存在能超越以太坊的第1層(L1)區塊鏈嗎?

中級11/26/2023, 5:47:07 PM
本文回顧了 L1 和以太坊在區塊鏈領域的主導地位的歷史,比較了各種 L1 區塊鏈的用戶數量、開髮者活動和流動性等關鍵指標,以探討是否有超越以太坊的潛力。 它分析了每個平颱的優勢和挑戰,試圖預測影響這些網絡未來增長和市場接受度的因素。

自以太坊誕生以來,第 1 層(L1)區塊鏈一直是加密貨幣領域最受歡迎的投資垂直結構之一。在市值排名前 20 的加密貨幣中,過半代幣爲 L1 區塊鏈的原生代幣。事實上,“alt L1”敘事是 2017 年和 2021 年採用周期的核心主題。受到以太坊區塊空間巨大需求推動,許多投資者和用戶紛紛涌曏投資容量更大、費用更低的全新閃亮 L1 區塊鏈。

但在 2021 年 alt L1 敘事達到巔峰時期的幾年後,以太坊仍然作爲實際存在但未得到廣泛認可的 L1 區塊鏈而占據主導地位。許多其他 L1 看起來就像鬼城,經歷了用戶增長停滯或下降時期。

盡管如此,新産品仍在持續推出。Aptos 和 Sui——去年推出的兩家大型 L1 區塊鏈——在撰寫本文時的總估值超過 120 億美元。幾款即將推出的産品也即將問世,其中一些的私募輪估值高達九位數或十位數。此外,一些現有的 L1 仍然擁有強大的社區,他們堅信能夠成長爲與以太坊相抗衡的項目。

alt L1 的爭論仍然懸而未決。因此,我們與 KrASIA 合作,幫助回答了讀者常見的問題:存在能超越以太坊的第1層區塊鏈嗎?

L1 區塊鏈概覽

爲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回顧了 L1 的歷史以及以太坊領先的領域。爲了完成本文的目標,我們在將 L1 的範圍限製爲通用的、無需許可的智能合約區塊鏈——即所謂的“ETH 殺手”。

L1 的興起可以説是源於比特幣的局限性。最初,比特幣緻力於成爲一個去信任的、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繫統,以有效地髮揮作用。隨著資産本身逐漸被視爲合法貨幣,開髮人員開始修補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例如在比特幣之上創建替代數字貨幣。但比特幣併沒有充分支持其平颱上其他應用程序的開髮,這主要是由於其腳本語言有限,併且它不願在網絡之上添加覆雜功能的社交層。因此,之前在試圖在比特幣之上創建應用程序的工作都陷入了停滯。

以太坊的推出就是爲了填補這一空白。它是第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具有圖靈完備編程語言的區塊鏈,極大地擴展了去中心化區塊鏈的設計空間。

與比特幣一樣,以太坊的核心文化也是優先考慮去中心化特性而不是可擴展性。因此,當以太坊的採用不斷增長時,例如在 2017 年 ICO 熱潮期間或 2020 到 2021 年 DeFi Summer 期間,網絡很快就達到了極限吞吐量。網絡可能會堵塞數小時,Gas費飆升,這導緻大量用戶無法使用網絡。有時,一次簡單的代幣轉移可能會花費 150 美元的交易費用。開髮人員不願意提高吞吐量限製,以免協議中存在“中心化蔓延”的風險。

因此,當以太坊遭遇可擴展性問題時,市場開始炒作 alt L1。在 ICO 熱潮期間,EOS、Tezos 和 Cardano 等區塊鏈籌集了數億美元,承諾提供更快的 L1 區塊鏈架構。許多用於籌款的 alt L1 白皮書都以了以太坊的低 TPS(每秒交易數)和局限性爲説辭。在 2021 年,這樣的模式出現的程度較小。如下圖所示,L1 籌款的高峰期與加密貨幣得到強勁採用的時間相衕。

來源:DefiLlama

市場狀況

盡管自以太坊誕生以來推出了數百個 L1 競爭對手,但以太坊仍然被認爲是實際存在的 L1 區塊鏈。顯然,以太坊是在是市值方麵是領先者。在前 50 名 L1 區塊鏈中擁有超過 55% 的市場份額。但以太坊還能走曏何方呢?是什麽真正推動了以太坊溢價估值曏上髮展?

位列前50的L1區塊鏈的分布情況。來源:CoinGecko

用戶:更便宜、更快的 L1 勝出

用戶經常被視爲是估值的驅動力,因爲人們認爲網絡的價值會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而超線性增長(梅特卡夫定律)。

由於缺乏反女巫繫統併且創建新地址相對容易,因此很難在加密貨幣中衡量真正的活躍用戶。盡管如此,活躍地址可爲每個區塊鏈的用戶採用提供良好的初步近似值。

來源:代幣終端,Santiment. 截至2023年7月31日

顯然,以太坊在活躍用戶方麵是落後的。它的估值溢價併非來自用戶數量。Tron、BNB 和 Polygon 等更便宜的區塊鏈都擁有更高的用戶數量。Polkadot 和 Cardano 等一些網絡的活躍用戶很少,但估值卻相對較高。所以,要回答“存在能超越以太坊的第1層區塊鏈嗎?”這一問題,可以説多個L1區塊鏈在用戶數量上已經超越了以太坊。

開髮人員

開髮人員也可作爲網絡健康狀況的另一個衡量標準。開髮人員不僅維護和改進協議層,而且還在 L1 本身之上構建用例。他們可以作爲未來價值創造的領先指標。

根據 Electric Capital 的開髮者報告,以太坊因其擁有最多的活躍開髮者總數而在衕行中脫穎而出。

來源:Electric Capital. 截至2023年6月1日

Polkadot、Cosmos 和 Solana 的開髮人員數量令人稱贊,因爲它們擁有自己獨特的編程語言。Aptos 和 Sui 也因其高數字而脫穎而出,因爲它們最近才推出。

流動性

從總鎖定總價值(TVL)、DEX 交易量、交易對數量等指標來看,以太坊在網絡流動性方麵明顯領先於所有其他 L1 區塊鏈。自 2022 年夏季以來,以太坊在其他 L1 區塊鏈中的 TVL 市場份額基本穩定在 60% 左右,此時 Terra 髮生崩盤。

移去了L2區塊鏈中的 TVL。來源:DefiLlama。截至 2023 年 8 月 8 日。

以太坊領先但併非沒有指標

由於文章內容有限,我們隻關註一些關鍵指標,實際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盡管如此,以太坊的估值領先顯然併非來自用戶採用。BNB 和 Tron 在這些類別中以決定性的優勢穫勝。相反,以太坊在流動性和資本流動方麵顯然處於領先地位。看來市場對資本的溢價的重視高於一切。

分析L1區塊鏈的影響因素

是什麽推動上述指標的髮展?爲什麽某些鏈上的用戶較多?是什麽推動資本跨一級流動?爲什麽有些 L1 即使在多個熊市周期之後仍然具有彈性,而其他 L1 卻被淘汰了呢?下麵,我們提供了一些框架和模型來幫助回答這些問題。

去中心化

我們首先要考慮區塊鏈的根本屬性: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有多種好處。一方麵,更大程度的去中心化可以提高抗審查能力,幫助網絡抵禦惡意攻擊。此外,它還提高了彈性和網絡安全性,讓用戶有信心通過 L1 網絡存儲和交易價值。我們認爲,去中心化程度越高,L1 的溢價就越高。

去中心化本身是一個難以衡量的抽象概念。這可能是看即知曉的事情之一。盡管如此,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因素來衡量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

  • 節點數量和節點分布。節點積極參與網絡,維護區塊鏈狀態,併根據其類型驗證和中繼網絡中的交易。因此,更多的節點通常有助於提高網絡彈性和安全性。如果節點更加分散地分布在各個地區和組織中,那麽單個參與者就不太可能對網絡施加影響。節點是否在衕一基礎設施(例如衕一雲提供商)上運行或使用專用硬件獨立運行也很重要。
  • 代幣持有者分布。代幣持有者高度去中心化的風險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高度中心化的分布讓少數代幣持有者可以決定整個網絡的髮展,從而阻止用戶在網絡上進行交易。
  • 客戶多元化。客戶端多樣性是指可用於運行節點的軟件客戶端的數量。多個客戶端提高了網絡對攻擊和錯誤的覆原力。如果網絡僅在一個客戶端上運行,則客戶端錯誤可能會威脅整個區塊鏈。
  • 中本聰繫數。中本聰繫數衡量繫統中達到多數(通常爲 51%)所需的實體或節點的數量。繫數越高錶明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因爲這意味著需要更多實體來破壞或控製繫統。然而,它是一個單一的指標,可能會忽略很多細微差別。例如,Lido 擁有所有質押以太坊 32% 的份額。但 Lido 將權益分散在 30 個節點運營商之間,無法命令運營商如何處理其權益(即無法強製惡意串通)。
  • 治理模型。鏈下治理涉及通過社區協調在區塊鏈之外進行決策,而鏈上治理將治理直接嵌入到協議中,允許對變更進行基於代幣的自動投票。對去中心化的影響各不相衕。鏈下治理受代幣持有者中心化的影響較小,但容易出現政治中心化和潛在的高參與壁壘。
  • 文化。可以説,文化是區塊鏈去中心化的一個被低估的方麵。具有強大價值觀的文化可幫助保護區塊鏈免受中心化風險/威脅——例如比特幣針對應用程序開髮了文化防禦(2014 年的 OP_Return Wars)或以太坊進行聯合推動以提高客戶多樣性

網絡效應

區塊鏈中的網絡效應跨越多個維度。

最明顯的網絡效應之一是用戶和開髮人員之間的交互,這與 Web2 平颱有很多相似之處。用戶增長吸引開髮人員加入網絡,這通常會帶來新的應用程序、創建更多用例併刺激更多用戶加入網絡等等。

網絡效應還錶現在其他方麵。例如,像 Solidity 這樣的編程語言可以創造有意義的網絡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開髮人員學習 Solidity,Solidity 程序員社區不斷擴大,從而更容易找到合作者、雇用開髮人員併穫得社區對問題的支持。有更多的開髮者資源,例如軟件庫、工具和最佳實踐,可以用於更輕鬆地創建強大的智能合約。找到稱職的安全審計員也更容易。所有這些都將吸引更多開髮人員併加快應用程序的上市時間,從而改善生態繫統內的創新循環。

由於金融應用程序是加密貨幣的一個重要用例,因此資本網絡效應也至關重要。流動性産生流動性。新的金融原語最有可能在市場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強的網絡上推出。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也增強了這些網絡效應。例如,支持存/取款的Coinbase、支持原生USDC髮行的Circle以及支持托管的Fireblocks都有助於改善資本流動。

林迪效應(Lindy Effect)

鑒於數字資産的起源和歷史數據還不足,許多人經常將林迪效應視爲衡量 L1 成功的合理心理模型。區塊鏈存在和有價值的時間越長,它繼續維持價值的時間就越長。該模型可能適用。能夠經受住無數挑戰(例如技術問題、黑客攻擊、市場波動、監管審查、競爭等)併且仍然擁有強大用戶吸引力的 L1 更有能力在未來的周期中蓬勃髮展。

該模型錶明,仍然有價值的、更成熟的 L1 最終超越以太坊的可能性更大。

遲滯現象

遲滯現象是一個描述狀態取決於其歷史的繫統的概念。一旦繫統設定在一條路徑上,它往往會堅持這條路徑,併且繫統在其軌跡上停留的時間越長,就會越難以産生偏差。歷史很重要。

遲滯對於理解幾個 L1 起著重要作用。例如,以太坊在過渡到 PoS 之前最初使用 PoW,可以説這對其早年的廣泛參與和代幣分配有利。對於新網絡來説,覆製這種類型的分布非常睏難。再比如,盡管 FTX 在過去幾年對 Solana 生態繫統産生了負麵影響,但 FTX 早期的加入可以説幫助推動 Solana 進入主流併成爲最好的 alt L1 生態繫統。

從這個背景來看,以太坊的領先地位併不是技術優勢的結果,而是其獨特的歷史路徑、過去十年穫得的髮展勢頭以及其選擇的覆合效應的綜合結果。與科技史上的許多其他類比一樣(例如經常被引用的 QWERTY 案例),以太坊之所以能夠保持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爲它是先行者併有著獨特的歷史。

差異化

L1 區塊鏈通常通過提供卓越的架構或迎合特定的利基市場來區別於以太坊和其他 L1 區塊鏈。這可能需要卓越的可擴展性、更低的交易成本、獨特的共識機製、增強的隱私功能或針對特定行業的專用工具。例如,Solana 的差異化在於緻力於採用整體區塊鏈架構,以最大限度地髮揮可組合性和流動性效應的優勢。Aptos 和 Sui 提供 Move 作爲一種更安全、更直觀的編程語言,可以減少意外代碼錯誤的可能性。

貨幣政策

區塊鏈的貨幣政策是其成功的基石,尤其是對於第 1 層 (L1) 協議而言。該政策規定了區塊鏈的原生加密貨幣如何髮行、分髮和可能的銷毀,從而影響其稀缺性和價值主張。清晰、一緻、透明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強參與者之間的信任,吸引長期投資者,穩定網絡經濟環境。而且,它直接影響驗證者或礦工的激勵,確保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如果均衡,貨幣政策可以促進持續增長、採用率和穩定性,使 L1 區塊鏈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併確保其長期生存能力。

L2 區塊鏈

Alt L1 不再是唯一可行的擴展解決方案。 Roll-ups 於 2020 年 10 月成爲以太坊非官方的官方擴容路線圖。從那時起,它們逐漸從其他 alt L1 手中奪取了份額。事實上,Arbitrum 和 Optimism(兩者都是optimistic roll-ups)比大多數最佳的 L1 擁有更多的活躍用戶和 TVL。最近,Coinbase 的optimistic roll-up Base 也迅速贏得了關註。在接下來的幾年裡,ZK roll-ups也很可能隨之而來。

從更廣泛的背景來看,optimistic rollups、ZK rollups和特定於應用程序的roll-ups都是以太坊生態繫統的一部分。當這些網絡被納入以太坊本身時,“超越以太坊”的門檻就會變得更高。

來源:DefiLlama

總結

試圖回答“存在能超越以太坊的第1層(L1)區塊鏈嗎?”的問題是一項非常荒唐的事。技術領域,尤其是像加密貨幣這樣的新興領域,正在不斷髮展併且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個問題還暗示著零和思維,即一個 L1 的勝利就意味著另一個 L1 的失敗。恰如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所言樣:“預測可能會告訴你很多有關預測者的信息,但它們不會告訴你有關未來的信息。”

如果迫於壓力,以太坊似乎很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其在 L1 領域的領導地位。它引領最重要的指標,特別是在去中心化方麵。作爲加密領域的積極參與者,我們還看到了以太坊生態繫統中與前沿技術相關的最多創新,例如擴展解決方案、ZK 技術和應用程序、隱私解決方案、MEV 緩解/民主化等。

在當前的 alt L1 中,我們認爲 Solana 是最有希望超越以太坊的候選者。其整體式、快速吞吐量架構與以太坊在架構上存在顯著差異。它是唯一一個擁有多個驗證器客戶端的 L1。 Solana 社區因過去幾年嚴重的左尾事件而變得更加堅強,是最具活力和熱情的社區之一。在這個生態繫統中,我們看到了其他鏈上沒有的獨特創新,例如 xNFT、狀態壓縮、壓縮 NFT、Solana Mobile Stack 等。

但加密領域正處於新生階段併且在不斷髮展,有可能會出現新的顛覆性技術。鑒於這種動態,狹隘的預測是毫無意義的。持續觀察、保持適應能力、接納併改變想法,這些會是更有成效的做法。

聲明:

  • 本文轉載自[Amber labs],著作權歸屬原作者[STEVEN SHI],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存在能超越以太坊的第1層(L1)區塊鏈嗎?

中級11/26/2023, 5:47:07 PM
本文回顧了 L1 和以太坊在區塊鏈領域的主導地位的歷史,比較了各種 L1 區塊鏈的用戶數量、開髮者活動和流動性等關鍵指標,以探討是否有超越以太坊的潛力。 它分析了每個平颱的優勢和挑戰,試圖預測影響這些網絡未來增長和市場接受度的因素。

自以太坊誕生以來,第 1 層(L1)區塊鏈一直是加密貨幣領域最受歡迎的投資垂直結構之一。在市值排名前 20 的加密貨幣中,過半代幣爲 L1 區塊鏈的原生代幣。事實上,“alt L1”敘事是 2017 年和 2021 年採用周期的核心主題。受到以太坊區塊空間巨大需求推動,許多投資者和用戶紛紛涌曏投資容量更大、費用更低的全新閃亮 L1 區塊鏈。

但在 2021 年 alt L1 敘事達到巔峰時期的幾年後,以太坊仍然作爲實際存在但未得到廣泛認可的 L1 區塊鏈而占據主導地位。許多其他 L1 看起來就像鬼城,經歷了用戶增長停滯或下降時期。

盡管如此,新産品仍在持續推出。Aptos 和 Sui——去年推出的兩家大型 L1 區塊鏈——在撰寫本文時的總估值超過 120 億美元。幾款即將推出的産品也即將問世,其中一些的私募輪估值高達九位數或十位數。此外,一些現有的 L1 仍然擁有強大的社區,他們堅信能夠成長爲與以太坊相抗衡的項目。

alt L1 的爭論仍然懸而未決。因此,我們與 KrASIA 合作,幫助回答了讀者常見的問題:存在能超越以太坊的第1層區塊鏈嗎?

L1 區塊鏈概覽

爲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回顧了 L1 的歷史以及以太坊領先的領域。爲了完成本文的目標,我們在將 L1 的範圍限製爲通用的、無需許可的智能合約區塊鏈——即所謂的“ETH 殺手”。

L1 的興起可以説是源於比特幣的局限性。最初,比特幣緻力於成爲一個去信任的、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繫統,以有效地髮揮作用。隨著資産本身逐漸被視爲合法貨幣,開髮人員開始修補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例如在比特幣之上創建替代數字貨幣。但比特幣併沒有充分支持其平颱上其他應用程序的開髮,這主要是由於其腳本語言有限,併且它不願在網絡之上添加覆雜功能的社交層。因此,之前在試圖在比特幣之上創建應用程序的工作都陷入了停滯。

以太坊的推出就是爲了填補這一空白。它是第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具有圖靈完備編程語言的區塊鏈,極大地擴展了去中心化區塊鏈的設計空間。

與比特幣一樣,以太坊的核心文化也是優先考慮去中心化特性而不是可擴展性。因此,當以太坊的採用不斷增長時,例如在 2017 年 ICO 熱潮期間或 2020 到 2021 年 DeFi Summer 期間,網絡很快就達到了極限吞吐量。網絡可能會堵塞數小時,Gas費飆升,這導緻大量用戶無法使用網絡。有時,一次簡單的代幣轉移可能會花費 150 美元的交易費用。開髮人員不願意提高吞吐量限製,以免協議中存在“中心化蔓延”的風險。

因此,當以太坊遭遇可擴展性問題時,市場開始炒作 alt L1。在 ICO 熱潮期間,EOS、Tezos 和 Cardano 等區塊鏈籌集了數億美元,承諾提供更快的 L1 區塊鏈架構。許多用於籌款的 alt L1 白皮書都以了以太坊的低 TPS(每秒交易數)和局限性爲説辭。在 2021 年,這樣的模式出現的程度較小。如下圖所示,L1 籌款的高峰期與加密貨幣得到強勁採用的時間相衕。

來源:DefiLlama

市場狀況

盡管自以太坊誕生以來推出了數百個 L1 競爭對手,但以太坊仍然被認爲是實際存在的 L1 區塊鏈。顯然,以太坊是在是市值方麵是領先者。在前 50 名 L1 區塊鏈中擁有超過 55% 的市場份額。但以太坊還能走曏何方呢?是什麽真正推動了以太坊溢價估值曏上髮展?

位列前50的L1區塊鏈的分布情況。來源:CoinGecko

用戶:更便宜、更快的 L1 勝出

用戶經常被視爲是估值的驅動力,因爲人們認爲網絡的價值會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而超線性增長(梅特卡夫定律)。

由於缺乏反女巫繫統併且創建新地址相對容易,因此很難在加密貨幣中衡量真正的活躍用戶。盡管如此,活躍地址可爲每個區塊鏈的用戶採用提供良好的初步近似值。

來源:代幣終端,Santiment. 截至2023年7月31日

顯然,以太坊在活躍用戶方麵是落後的。它的估值溢價併非來自用戶數量。Tron、BNB 和 Polygon 等更便宜的區塊鏈都擁有更高的用戶數量。Polkadot 和 Cardano 等一些網絡的活躍用戶很少,但估值卻相對較高。所以,要回答“存在能超越以太坊的第1層區塊鏈嗎?”這一問題,可以説多個L1區塊鏈在用戶數量上已經超越了以太坊。

開髮人員

開髮人員也可作爲網絡健康狀況的另一個衡量標準。開髮人員不僅維護和改進協議層,而且還在 L1 本身之上構建用例。他們可以作爲未來價值創造的領先指標。

根據 Electric Capital 的開髮者報告,以太坊因其擁有最多的活躍開髮者總數而在衕行中脫穎而出。

來源:Electric Capital. 截至2023年6月1日

Polkadot、Cosmos 和 Solana 的開髮人員數量令人稱贊,因爲它們擁有自己獨特的編程語言。Aptos 和 Sui 也因其高數字而脫穎而出,因爲它們最近才推出。

流動性

從總鎖定總價值(TVL)、DEX 交易量、交易對數量等指標來看,以太坊在網絡流動性方麵明顯領先於所有其他 L1 區塊鏈。自 2022 年夏季以來,以太坊在其他 L1 區塊鏈中的 TVL 市場份額基本穩定在 60% 左右,此時 Terra 髮生崩盤。

移去了L2區塊鏈中的 TVL。來源:DefiLlama。截至 2023 年 8 月 8 日。

以太坊領先但併非沒有指標

由於文章內容有限,我們隻關註一些關鍵指標,實際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盡管如此,以太坊的估值領先顯然併非來自用戶採用。BNB 和 Tron 在這些類別中以決定性的優勢穫勝。相反,以太坊在流動性和資本流動方麵顯然處於領先地位。看來市場對資本的溢價的重視高於一切。

分析L1區塊鏈的影響因素

是什麽推動上述指標的髮展?爲什麽某些鏈上的用戶較多?是什麽推動資本跨一級流動?爲什麽有些 L1 即使在多個熊市周期之後仍然具有彈性,而其他 L1 卻被淘汰了呢?下麵,我們提供了一些框架和模型來幫助回答這些問題。

去中心化

我們首先要考慮區塊鏈的根本屬性: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有多種好處。一方麵,更大程度的去中心化可以提高抗審查能力,幫助網絡抵禦惡意攻擊。此外,它還提高了彈性和網絡安全性,讓用戶有信心通過 L1 網絡存儲和交易價值。我們認爲,去中心化程度越高,L1 的溢價就越高。

去中心化本身是一個難以衡量的抽象概念。這可能是看即知曉的事情之一。盡管如此,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因素來衡量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

  • 節點數量和節點分布。節點積極參與網絡,維護區塊鏈狀態,併根據其類型驗證和中繼網絡中的交易。因此,更多的節點通常有助於提高網絡彈性和安全性。如果節點更加分散地分布在各個地區和組織中,那麽單個參與者就不太可能對網絡施加影響。節點是否在衕一基礎設施(例如衕一雲提供商)上運行或使用專用硬件獨立運行也很重要。
  • 代幣持有者分布。代幣持有者高度去中心化的風險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高度中心化的分布讓少數代幣持有者可以決定整個網絡的髮展,從而阻止用戶在網絡上進行交易。
  • 客戶多元化。客戶端多樣性是指可用於運行節點的軟件客戶端的數量。多個客戶端提高了網絡對攻擊和錯誤的覆原力。如果網絡僅在一個客戶端上運行,則客戶端錯誤可能會威脅整個區塊鏈。
  • 中本聰繫數。中本聰繫數衡量繫統中達到多數(通常爲 51%)所需的實體或節點的數量。繫數越高錶明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因爲這意味著需要更多實體來破壞或控製繫統。然而,它是一個單一的指標,可能會忽略很多細微差別。例如,Lido 擁有所有質押以太坊 32% 的份額。但 Lido 將權益分散在 30 個節點運營商之間,無法命令運營商如何處理其權益(即無法強製惡意串通)。
  • 治理模型。鏈下治理涉及通過社區協調在區塊鏈之外進行決策,而鏈上治理將治理直接嵌入到協議中,允許對變更進行基於代幣的自動投票。對去中心化的影響各不相衕。鏈下治理受代幣持有者中心化的影響較小,但容易出現政治中心化和潛在的高參與壁壘。
  • 文化。可以説,文化是區塊鏈去中心化的一個被低估的方麵。具有強大價值觀的文化可幫助保護區塊鏈免受中心化風險/威脅——例如比特幣針對應用程序開髮了文化防禦(2014 年的 OP_Return Wars)或以太坊進行聯合推動以提高客戶多樣性

網絡效應

區塊鏈中的網絡效應跨越多個維度。

最明顯的網絡效應之一是用戶和開髮人員之間的交互,這與 Web2 平颱有很多相似之處。用戶增長吸引開髮人員加入網絡,這通常會帶來新的應用程序、創建更多用例併刺激更多用戶加入網絡等等。

網絡效應還錶現在其他方麵。例如,像 Solidity 這樣的編程語言可以創造有意義的網絡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開髮人員學習 Solidity,Solidity 程序員社區不斷擴大,從而更容易找到合作者、雇用開髮人員併穫得社區對問題的支持。有更多的開髮者資源,例如軟件庫、工具和最佳實踐,可以用於更輕鬆地創建強大的智能合約。找到稱職的安全審計員也更容易。所有這些都將吸引更多開髮人員併加快應用程序的上市時間,從而改善生態繫統內的創新循環。

由於金融應用程序是加密貨幣的一個重要用例,因此資本網絡效應也至關重要。流動性産生流動性。新的金融原語最有可能在市場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強的網絡上推出。主要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也增強了這些網絡效應。例如,支持存/取款的Coinbase、支持原生USDC髮行的Circle以及支持托管的Fireblocks都有助於改善資本流動。

林迪效應(Lindy Effect)

鑒於數字資産的起源和歷史數據還不足,許多人經常將林迪效應視爲衡量 L1 成功的合理心理模型。區塊鏈存在和有價值的時間越長,它繼續維持價值的時間就越長。該模型可能適用。能夠經受住無數挑戰(例如技術問題、黑客攻擊、市場波動、監管審查、競爭等)併且仍然擁有強大用戶吸引力的 L1 更有能力在未來的周期中蓬勃髮展。

該模型錶明,仍然有價值的、更成熟的 L1 最終超越以太坊的可能性更大。

遲滯現象

遲滯現象是一個描述狀態取決於其歷史的繫統的概念。一旦繫統設定在一條路徑上,它往往會堅持這條路徑,併且繫統在其軌跡上停留的時間越長,就會越難以産生偏差。歷史很重要。

遲滯對於理解幾個 L1 起著重要作用。例如,以太坊在過渡到 PoS 之前最初使用 PoW,可以説這對其早年的廣泛參與和代幣分配有利。對於新網絡來説,覆製這種類型的分布非常睏難。再比如,盡管 FTX 在過去幾年對 Solana 生態繫統産生了負麵影響,但 FTX 早期的加入可以説幫助推動 Solana 進入主流併成爲最好的 alt L1 生態繫統。

從這個背景來看,以太坊的領先地位併不是技術優勢的結果,而是其獨特的歷史路徑、過去十年穫得的髮展勢頭以及其選擇的覆合效應的綜合結果。與科技史上的許多其他類比一樣(例如經常被引用的 QWERTY 案例),以太坊之所以能夠保持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爲它是先行者併有著獨特的歷史。

差異化

L1 區塊鏈通常通過提供卓越的架構或迎合特定的利基市場來區別於以太坊和其他 L1 區塊鏈。這可能需要卓越的可擴展性、更低的交易成本、獨特的共識機製、增強的隱私功能或針對特定行業的專用工具。例如,Solana 的差異化在於緻力於採用整體區塊鏈架構,以最大限度地髮揮可組合性和流動性效應的優勢。Aptos 和 Sui 提供 Move 作爲一種更安全、更直觀的編程語言,可以減少意外代碼錯誤的可能性。

貨幣政策

區塊鏈的貨幣政策是其成功的基石,尤其是對於第 1 層 (L1) 協議而言。該政策規定了區塊鏈的原生加密貨幣如何髮行、分髮和可能的銷毀,從而影響其稀缺性和價值主張。清晰、一緻、透明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強參與者之間的信任,吸引長期投資者,穩定網絡經濟環境。而且,它直接影響驗證者或礦工的激勵,確保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如果均衡,貨幣政策可以促進持續增長、採用率和穩定性,使 L1 區塊鏈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併確保其長期生存能力。

L2 區塊鏈

Alt L1 不再是唯一可行的擴展解決方案。 Roll-ups 於 2020 年 10 月成爲以太坊非官方的官方擴容路線圖。從那時起,它們逐漸從其他 alt L1 手中奪取了份額。事實上,Arbitrum 和 Optimism(兩者都是optimistic roll-ups)比大多數最佳的 L1 擁有更多的活躍用戶和 TVL。最近,Coinbase 的optimistic roll-up Base 也迅速贏得了關註。在接下來的幾年裡,ZK roll-ups也很可能隨之而來。

從更廣泛的背景來看,optimistic rollups、ZK rollups和特定於應用程序的roll-ups都是以太坊生態繫統的一部分。當這些網絡被納入以太坊本身時,“超越以太坊”的門檻就會變得更高。

來源:DefiLlama

總結

試圖回答“存在能超越以太坊的第1層(L1)區塊鏈嗎?”的問題是一項非常荒唐的事。技術領域,尤其是像加密貨幣這樣的新興領域,正在不斷髮展併且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個問題還暗示著零和思維,即一個 L1 的勝利就意味著另一個 L1 的失敗。恰如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所言樣:“預測可能會告訴你很多有關預測者的信息,但它們不會告訴你有關未來的信息。”

如果迫於壓力,以太坊似乎很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其在 L1 領域的領導地位。它引領最重要的指標,特別是在去中心化方麵。作爲加密領域的積極參與者,我們還看到了以太坊生態繫統中與前沿技術相關的最多創新,例如擴展解決方案、ZK 技術和應用程序、隱私解決方案、MEV 緩解/民主化等。

在當前的 alt L1 中,我們認爲 Solana 是最有希望超越以太坊的候選者。其整體式、快速吞吐量架構與以太坊在架構上存在顯著差異。它是唯一一個擁有多個驗證器客戶端的 L1。 Solana 社區因過去幾年嚴重的左尾事件而變得更加堅強,是最具活力和熱情的社區之一。在這個生態繫統中,我們看到了其他鏈上沒有的獨特創新,例如 xNFT、狀態壓縮、壓縮 NFT、Solana Mobile Stack 等。

但加密領域正處於新生階段併且在不斷髮展,有可能會出現新的顛覆性技術。鑒於這種動態,狹隘的預測是毫無意義的。持續觀察、保持適應能力、接納併改變想法,這些會是更有成效的做法。

聲明:

  • 本文轉載自[Amber labs],著作權歸屬原作者[STEVEN SHI],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Mulai Sekarang
Daftar dan dapatkan Voucher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