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數據智能網絡

中級11/19/2024, 2:01:01 AM
在其核心,DIN 是一個數據層,用於收集和驗證鏈上和鏈下數據,同時將區塊鏈用作結算層。大點子?將數據所有權返還給用戶,讓他們因為對系統的貢獻而獲得獎勵。

數據黃金淘金

在19世紀中葉的加利福尼亞淘金熱中,成千上萬的人追逐著在新的邊疆尋找未開發財富的承諾。

從未富有的人突然發現自己擁有了財富,從貧窮到富有的故事變得司空見慣,整個產業和城市紛紛興起以支援這股潮流。基礎設施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重塑了美國的景觀。

與加密AI的相似之處很難被忽視。

如今,大多數加密AI產品仍在開發中或運行在測試網上,這表明我們正處於基礎架構建設階段。

投資者和建設者正在打下基礎,為潛在的增長浪潮做好準備。現在正在建立的工具、網絡和協議將成為可能成為一個龐大的、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基礎。

如果这个类比成立,我们正在目睹数字淘金热的早期阶段,这可能会像19世纪的淘金热一样具有变革性。

所以當我偶然發現一個加密人工智能項目聲稱擁有超過 700,000 名每日活躍用戶時,可以想像我的驚訝。不是每月,而是每天。在這樣新生的領域中,這樣的用戶指標幾乎聞所未聞。自然地,我不得不深入挖掘,弄清楚實際上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個項目?DIN,一個“數據智能網絡”

加密技術加速數據網絡

來源:Andy Scherpenbeg

我一直在密切关注加密AI中的数据网络,很明显它们正在解决AI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痛点:获取有价值的数据集。

今天,許多最有價值的數據來源都受到中央實體嚴格控制,他們收取高昂的費用來訪問這些數據。

例如:

  • Reddit 簽署了 6,000 萬美元/年授權交易與 OpenAI 合作,以提供其用戶生成的內容訪問權。
  • X(前身為Twitter)不再向開發者提供免費的API訪問,現在每月收費在100美元至42,000美元之間(不是開玩笑)用於推文數據。

訊息明確: 企業意識到數據是新的戰場,他們正在加緊控制以最大化利潤。

加密貨幣提供了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一種擺脫對有價值數據集中控制的方式。

加密數據網絡採取了一種根本不同的方法,旨在構建高質量、去中心化的數據集,而不受傳統模型的瓶頸所限。通過利用代幣,這些網絡可以激勵大規模的數據標註工作,鼓勵個人貢獻於大規模數據收集,甚至組織起力量爬取網絡以獲取訓練數據(有人說...草?)。

同時,區塊鏈提供透明度,建立了一個追踪數據所有權和來源的框架。這確保了當貢獻者的數據被使用時,他們能夠得到公平的補償,從而建立了一個數據價值被共享而不是壟斷的新範式。

DIN的願景

DIN 是其中一支正迎難而上解決數據問題的團隊之一。

DIN的核心是一個數據層,用於收集和驗證鏈上和鏈下數據,同時使用區塊鏈作為結算層。

重要的想法?將數據所有權還給用戶,讓他們因為對系統的貢獻而獲得獎勵。

DIN是如何運作的?

乍一看,這個圖表可能看起來很複雜,但讓我們來分解它。

DIN網絡中有三個主要的參與者:

  1. 數據收集器
  2. 數據驗證員
  3. 計算節點

為了更好地了解數據收集器和驗證器的工作方式,讓我們深入了解xData,DIN今天的主要產品。

#1:xData - 數據收集

xData是DIN的旗艦平台,旨在從像X這樣的社交媒體平台收集、整理和存儲數據,而無需依賴API。它在分散式網絡上運行,確保用戶擁有權和隱私。它於2024年4月在opBNB(BNB Chain上的Layer-2)上推出。

xData的Chrome擴展程式

xData通過遊戲化機制,使用戶的數據收集變得有趣且有回報。以下是它的快速概述:

  1. 用戶安裝瀏覽器插件,使用其錢包登錄並連接其 X 帳戶
  2. 使用者可以透過回覆推文並標記[gate]感興趣的推文@din_lol帳戶
  3. 用户在標記推文時可以獲得“wafers”,這些點數可以在TGE時轉換為代幣。
  4. 有幾個遊戲化機制。每個用戶都有一定數量的推文標籤(存儲空間),但他們可以通過花費wafer來增加其存儲空間。用戶還必須每24小時花費wafer來保持帳戶“解鎖”,並獲得更多wafer。
  5. DIN釋出圍繞特定關鍵詞或標籤的任務,社區成員即時搜尋推文並根據特定標籤進行標記。

xData 的無權限性意味著全球任何用戶都可以參與數據收集和標註並獲得獎勵/收入,不受國籍限制。目前,數據收集是在離鏈狀態下進行的,標記的推文存儲在 BNB 綠地上,這是 BNB 鏈上的分散式數據層。

#2:Chipper節點 - 數據驗證

下一個自然的問題是:您如何確保使用者提交的數據的質量和完整性?畢竟,有人可能運行一個AI機器人隨機標記不符合指定標籤的推文,以便最大化他們的收益。

數據標註並不總是那麼簡單。推文中常常包含暱稱、俚語和文化引用,例如,在普通話推文中,比特幣通常被稱為“大餅乾”.

這就是數據驗證發揮作用的地方。

Chipper節點是DIN的AI驅動數據驗證和處理節點,負責驗證和向量化數據,同時還能讓用戶賺取代幣($xDIN和$DIN)。

在幕後,每個用戶操作的節點實際上在本地運行一個小型的 AI 模型,以驗證推文的內容是否與附加的標籤相匹配,然後將其存儲在去中心化的數據層中。用戶可以在標準個人電腦上運行這些節點,而不需要昂貴的硬件設置。

AI 模型的驗證者在處理更多的驗證數據時不斷改進,使得網絡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智能和準確。

目前,DIN在內部處理所有數據驗證,但目標是去中心化驗證過程。節點的活躍測試目前正在進行中。用戶可以在本地設備上運行節點軟件來測試網絡,並且在DIN為即將到來的主網和代幣發布做準備時設有臭蟲賞金。

#3:計算節點

雖然還沒有啟用,但計算節點代表 DIN 儲存數據的未來計劃,以私密及安全的方式。以下是它們預計的工作方式:

  1. 向量轉換:計算節點將驗證的數據轉換為向量。
  2. 隱私處理:通過 ZK(Zero-Knowledge)處理器處理向量,以確保隱私。
  3. 數據最終化: 最終化的數據集和向量儲存在IPFS上,使其對第三方可訪問。

BNBChain 上的新 L2?

沒有官方宣佈,但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在BNB鏈測試網上發現了一個DIN代幣。這暗示了未來的區塊鏈發展——可能是BNB鏈上的側鏈或第2層解決方案。

DIN的簡史

DIN 可能感覺像是一個新玩家,但該專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21 年底。它最初作為“Web3Go”推出,最初是 Polkadot 生態系統中的鏈上數據分析平臺,獲得了 Web3 基金會的資助,並與 Moonbeam 和 Oak Network 等客戶合作。

2022年,團隊擴大了在BNB Chain生態系統的影響力,加入了幣安實驗室的MVB孵化器並獲得投資,以開發一個“多鏈開放數據分析平台”。

到了2023年7月,他們看到了“寫在牆上”的跡象: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發展,對強大的數據基礎設施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團隊轉變方向,建立了一個全面的“面向人工智能的數據智能層”,將他們的使命與AI創新的數據需求相一致。這一發展在2024年5月達到了高潮,Web3Go正式改名為DIN,標誌著對數據作為下一波AI發展的大膽新焦點。

DIN的牽引力-迄今为止良好的动力

在opBNB上的每日用戶數量:約700K+

來源: BNB鏈DappBay

DIN在opBNB上的每日交易量:约1.2M+

來源: BNB ChainDappBay

根據達普貝DIN在10月份一直保持稳定,在平均每天超过700,000的用户和每天超过1.2M的交易量。大部分交易与xData用户每24小时必须进行一次链上交易来激活他们的xData应用并获得积分有关。

來源: BNB ChainDappBay

DIN在BNB Chain上始終名列前十大dApp,而且在許多天裡,它是該網絡上用戶數最多的應用程式。雖然我沒有像Solana和Base等鏈一樣密切追蹤BNB Chain生態系,但這絕非小事,尤其考慮到BNB Chain的歷史悠久以及來自幣安的強大支持。

為了將事情放在正確的背景下,我查看了BNB Chain上一些其他排名靠前的應用程式,看看是什麼在推動那裡的參與度。

  • Vooi(DeFi)是一個永續性DEX聚合器
  • 粒子網路(Infra)是測試網路中的全鏈協議
  • Revox(Infra)是一個具有受歡迎的內容應用程序ReadON的可定製的鏈上模塊化網絡
  • SERAPH(遊戲)是一款類似《黑暗靈魂》(Souls-like)的RPG遊戲。
  • MyShell 是一個無需編碼的 AI 應用商店生態系統

根據團隊的說法,DIN迄今已收集並標記了超過1億條推文,用戶基數超過30萬,涵蓋了opBNB和Mantle。

這裡突出的是DIN能夠利用其龐大的使用者群快速生成大量即時相關推文數據集。此過程根本不依賴於 X API。

雖然xData目前專注於Twitter,但團隊計劃將數據收集和標註平台擴展到其他來源,如Reddit、Facebook、Instagram,以及任何具有高價值信息的用戶數據平台。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寶藏所在。

支線任務:靈氣

Reiki是DIN的另一款產品,與正在進行的AI代理元素緊密結合—事實上,DIN可能已經走在時代的前面,鑑於從我們所看到的對AI代理的潛在消費者興趣Truth Terminal和GOAT最近幾周。

2024年1月,DIN推出靈氣Gate是一個平台,用戶可以在無需編碼經驗的情況下創建AI代理人(主要是聊天機器人)。用戶還可以集成自己的知識庫,從而構建引人入勝、個性化的聊天機器人,類似於MyShell。

在推出后,该平台迅速获得了关注,成为Product Hunt上的第一产品。

Reiki 還為創作者提供了幾種通過機器人獲利、參與獎勵計劃,甚至將他們的機器人鑄造為 NFT 的方法——為體驗增添了有趣的擁有權層。值得注意的是,BNB Chain 的 Discord 知識支持機器人由 Reiki 提供支援。

雖然該平台目前大部分已被棄用,但 DIN 團隊並未排除在代幣發行後重新啟動它的可能性。如果重新啟用,Reiki 可能為代幣提供額外的效用,並為 AI 代理創作者利用 xData 收集的數據提供一種方式。

代幣設計:xDIN、DIN和節點銷售

在2024年8月至9月間,DIN舉行了Chipper節點銷售,從節點銷售中籌得250萬美元。這些chipper節點將允許用戶在其本地設備上運行驗證軟件,使用模型確保數據被準確標註。此次銷售取得了成功,售出了25,112個售價為每個99美元的Tier 2節點。

供應端

在TGE之前,xData用戶可以將他們的晶片(積分)轉換為xDIN——一種預空投代幣。然而,轉換費用將在5-30%之間,並將這些費用分發給Chipper節點所有者。這種轉換機制目前尚未啟用,但預計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節點“預挖礦”啟用後開始。

在TGE時,用戶將根據其持有的xDIN比例獲得DIN(可交易代幣)空投,無需複雜的鎖倉機制即可完全釋放。

TGE後,總DIN代幣供應的25%將保留給Chipper節點獎勵。這個分配的一半將在第一年解鎖,剩餘的發行量將每年減半。

請注意,與其他進行節點銷售的項目相比,這是一個相對快速的解鎖過程,節點獎勵在3-4年內逐漸分配。

需求方

驗證節點可能需要抵押DIN代幣來參與網絡。作為回報,他們將獲得驗證數據的獎勵,但如果其輸出不準確,他們將面臨減產懲罰。

另一方面,數據使用者必須花費DIN代幣來訪問網絡的數據。由於大多數Web2企業仍然不敢與加密貨幣交易,該公司需要促進這些交易,以彌合傳統企業和去中心化網絡之間的差距。

我們仍在等待詳細的DIN代幣經濟模型,這將在TGE更接近時發布。

團隊與籌款

DIN的核心團隊彙集了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斯圖加特大學的人才,他們在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方面擁有十年的專業知識。

DIN的創始人Hao Ding擁有斯圖加特大學的信息技術碩士學位。 在加入加密貨幣之前,Hao曾擔任中國蘇州人工智能研究所的研究開發主任。 然後擔任身份神諭網絡Litentry的副總裁,最後創立了Web3Go。

我有幸親自與郝會面,我們就人工智慧的未來進行了很棒的交流。他的信念?數據將成為一切的核心。DIN團隊目前由16名成員組成,主要是工程師。

DIN 參與了幣安實驗室的 MVB 5 加速器計劃,在 2023 年 7 月進行了 40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由幣安實驗室、HashKey、NGC 和 Shima Capital 領投。2024 年 8 月,DIN 在融資方面再次獲得了400萬美元的資金此次融資共籌集了800萬美元,其中參與融資的企業包括Manta Network、Moonbeam Network、Ankr和Maxx Capital。

我們的想法

想法#1: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Scale AI是一个性感的故事

來源:https://sacra.com/c/scale-ai/

數據收集和標註是一項巨大的商業。

Scale AI是這個領域最知名的參與者,報導年度重複收入這是由OpenAI、Anthropic和Cohere等基礎AI模型公司的強大需求推動的,它是Scale的主要客戶。截至2024年5月,它的價值達到了驚人的140億美元。

讓我們更仔細地看一下Scale AI的商業模式。

Scale依靠一支龐大的分散式勞動力來完成其數據標註任務,這些任務涉及對視頻進行手動標記、整理照片和轉錄音頻。

它僱用了約240,000名工人跨越多個國家在失業率高和生活成本較低的地區積極招聘。例如,肯尼亞已成為非洲的關鍵招聘樞紐,在奈洛比設有面對面的「訓練營」,並有針對性的付費廣告來吸引工人。

標註過程通常有兩個層面:一層是從零開始標註數據的標註者,另一層是審查工作、補充遺漏的標註並糾正錯誤的質量控制者。這是非常依賴人力的過程,但它能運作是因為人力成本低,而且其客戶願意支付大筆費用。

現在,想像通過去中心化網絡擴展這個模型(語帶玄機)。 由代幣激勵的全球無需許可的勞動力可以讓任何人參與,同時驗證者的分佈式網絡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質量。 去中心化可能會為擴展數據標註開啟新的可能性,將其轉化為一個真正的全球民主化過程。

想法#2:大量用户=好

DIN今天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庞大而积极的社区——这是在两年的专注社区建设努力中建立起来的。有了这个网络,DIN可以根据特定标准迅速动员数据收集。然而,挑战在于确定真正的数据需求所在,引导其用户收集和标记正确的数据集,并建立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以支持长期增长。

思考#3:激勵是一把雙刃劍。

目前,許多用戶參與是由對代幣上線後獎勵的期待驅動的。但是,如果團隊不能後續推動代幣的需求,隨著最初的興趣淡去,使用量可能會下降。創造這種需求將需要投機性興趣,建立一個渴望購買這些數據集的數據消費者市場。

想法#4:數據標記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

DIN 不是唯一一個競爭這個市場份額的加密團隊——像 Sapiens、Grass 和 Masa 這樣的項目也在競爭。但這個蛋糕是可觀的。例如,GRASS 目前的市值為 25 億美元,突顯了這個領域的機遇規模。

DIN區別和脫穎而出的一條道路可能是培訓和部署專有的AI模型進行數據驗證,減少對人力的依賴。這種以自動化為先的方法可以使操作流程更加簡化,增強可擴展性,並使DIN在仍然大量依賴手動流程的競爭對手中獲得優勢。

離別的想法

數據網絡代表了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交叉點上最令人興奮的前沿之一。與傳統的中心化模型不同,加密貨幣驅動的數據網絡利用去中心化的參與和激勵機制,在規模上構建高質量的數據集。

DIN正在定位自己為這個領域的早期參與者,看到這個項目的發展將是很有趣的。這是DIN抓住的機會。我常告訴人們:數據網絡是現在最聰明的建立領域之一。

加密貨幣正在重塑數據的收集、驗證和盈利方式,為新的去中心化數據經濟奠定基礎。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Chain of Thought], 所有版權屬於原作者 [騰燕]. 如果有異議,請聯繫gate 學習團隊,他們會立即處理。
  2. 責任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的翻譯工作由 Gate Learn 團隊完成。未經許可,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的文章。

DIN:數據智能網絡

中級11/19/2024, 2:01:01 AM
在其核心,DIN 是一個數據層,用於收集和驗證鏈上和鏈下數據,同時將區塊鏈用作結算層。大點子?將數據所有權返還給用戶,讓他們因為對系統的貢獻而獲得獎勵。

數據黃金淘金

在19世紀中葉的加利福尼亞淘金熱中,成千上萬的人追逐著在新的邊疆尋找未開發財富的承諾。

從未富有的人突然發現自己擁有了財富,從貧窮到富有的故事變得司空見慣,整個產業和城市紛紛興起以支援這股潮流。基礎設施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重塑了美國的景觀。

與加密AI的相似之處很難被忽視。

如今,大多數加密AI產品仍在開發中或運行在測試網上,這表明我們正處於基礎架構建設階段。

投資者和建設者正在打下基礎,為潛在的增長浪潮做好準備。現在正在建立的工具、網絡和協議將成為可能成為一個龐大的、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基礎。

如果这个类比成立,我们正在目睹数字淘金热的早期阶段,这可能会像19世纪的淘金热一样具有变革性。

所以當我偶然發現一個加密人工智能項目聲稱擁有超過 700,000 名每日活躍用戶時,可以想像我的驚訝。不是每月,而是每天。在這樣新生的領域中,這樣的用戶指標幾乎聞所未聞。自然地,我不得不深入挖掘,弄清楚實際上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個項目?DIN,一個“數據智能網絡”

加密技術加速數據網絡

來源:Andy Scherpenbeg

我一直在密切关注加密AI中的数据网络,很明显它们正在解决AI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痛点:获取有价值的数据集。

今天,許多最有價值的數據來源都受到中央實體嚴格控制,他們收取高昂的費用來訪問這些數據。

例如:

  • Reddit 簽署了 6,000 萬美元/年授權交易與 OpenAI 合作,以提供其用戶生成的內容訪問權。
  • X(前身為Twitter)不再向開發者提供免費的API訪問,現在每月收費在100美元至42,000美元之間(不是開玩笑)用於推文數據。

訊息明確: 企業意識到數據是新的戰場,他們正在加緊控制以最大化利潤。

加密貨幣提供了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一種擺脫對有價值數據集中控制的方式。

加密數據網絡採取了一種根本不同的方法,旨在構建高質量、去中心化的數據集,而不受傳統模型的瓶頸所限。通過利用代幣,這些網絡可以激勵大規模的數據標註工作,鼓勵個人貢獻於大規模數據收集,甚至組織起力量爬取網絡以獲取訓練數據(有人說...草?)。

同時,區塊鏈提供透明度,建立了一個追踪數據所有權和來源的框架。這確保了當貢獻者的數據被使用時,他們能夠得到公平的補償,從而建立了一個數據價值被共享而不是壟斷的新範式。

DIN的願景

DIN 是其中一支正迎難而上解決數據問題的團隊之一。

DIN的核心是一個數據層,用於收集和驗證鏈上和鏈下數據,同時使用區塊鏈作為結算層。

重要的想法?將數據所有權還給用戶,讓他們因為對系統的貢獻而獲得獎勵。

DIN是如何運作的?

乍一看,這個圖表可能看起來很複雜,但讓我們來分解它。

DIN網絡中有三個主要的參與者:

  1. 數據收集器
  2. 數據驗證員
  3. 計算節點

為了更好地了解數據收集器和驗證器的工作方式,讓我們深入了解xData,DIN今天的主要產品。

#1:xData - 數據收集

xData是DIN的旗艦平台,旨在從像X這樣的社交媒體平台收集、整理和存儲數據,而無需依賴API。它在分散式網絡上運行,確保用戶擁有權和隱私。它於2024年4月在opBNB(BNB Chain上的Layer-2)上推出。

xData的Chrome擴展程式

xData通過遊戲化機制,使用戶的數據收集變得有趣且有回報。以下是它的快速概述:

  1. 用戶安裝瀏覽器插件,使用其錢包登錄並連接其 X 帳戶
  2. 使用者可以透過回覆推文並標記[gate]感興趣的推文@din_lol帳戶
  3. 用户在標記推文時可以獲得“wafers”,這些點數可以在TGE時轉換為代幣。
  4. 有幾個遊戲化機制。每個用戶都有一定數量的推文標籤(存儲空間),但他們可以通過花費wafer來增加其存儲空間。用戶還必須每24小時花費wafer來保持帳戶“解鎖”,並獲得更多wafer。
  5. DIN釋出圍繞特定關鍵詞或標籤的任務,社區成員即時搜尋推文並根據特定標籤進行標記。

xData 的無權限性意味著全球任何用戶都可以參與數據收集和標註並獲得獎勵/收入,不受國籍限制。目前,數據收集是在離鏈狀態下進行的,標記的推文存儲在 BNB 綠地上,這是 BNB 鏈上的分散式數據層。

#2:Chipper節點 - 數據驗證

下一個自然的問題是:您如何確保使用者提交的數據的質量和完整性?畢竟,有人可能運行一個AI機器人隨機標記不符合指定標籤的推文,以便最大化他們的收益。

數據標註並不總是那麼簡單。推文中常常包含暱稱、俚語和文化引用,例如,在普通話推文中,比特幣通常被稱為“大餅乾”.

這就是數據驗證發揮作用的地方。

Chipper節點是DIN的AI驅動數據驗證和處理節點,負責驗證和向量化數據,同時還能讓用戶賺取代幣($xDIN和$DIN)。

在幕後,每個用戶操作的節點實際上在本地運行一個小型的 AI 模型,以驗證推文的內容是否與附加的標籤相匹配,然後將其存儲在去中心化的數據層中。用戶可以在標準個人電腦上運行這些節點,而不需要昂貴的硬件設置。

AI 模型的驗證者在處理更多的驗證數據時不斷改進,使得網絡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智能和準確。

目前,DIN在內部處理所有數據驗證,但目標是去中心化驗證過程。節點的活躍測試目前正在進行中。用戶可以在本地設備上運行節點軟件來測試網絡,並且在DIN為即將到來的主網和代幣發布做準備時設有臭蟲賞金。

#3:計算節點

雖然還沒有啟用,但計算節點代表 DIN 儲存數據的未來計劃,以私密及安全的方式。以下是它們預計的工作方式:

  1. 向量轉換:計算節點將驗證的數據轉換為向量。
  2. 隱私處理:通過 ZK(Zero-Knowledge)處理器處理向量,以確保隱私。
  3. 數據最終化: 最終化的數據集和向量儲存在IPFS上,使其對第三方可訪問。

BNBChain 上的新 L2?

沒有官方宣佈,但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在BNB鏈測試網上發現了一個DIN代幣。這暗示了未來的區塊鏈發展——可能是BNB鏈上的側鏈或第2層解決方案。

DIN的簡史

DIN 可能感覺像是一個新玩家,但該專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21 年底。它最初作為“Web3Go”推出,最初是 Polkadot 生態系統中的鏈上數據分析平臺,獲得了 Web3 基金會的資助,並與 Moonbeam 和 Oak Network 等客戶合作。

2022年,團隊擴大了在BNB Chain生態系統的影響力,加入了幣安實驗室的MVB孵化器並獲得投資,以開發一個“多鏈開放數據分析平台”。

到了2023年7月,他們看到了“寫在牆上”的跡象: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發展,對強大的數據基礎設施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團隊轉變方向,建立了一個全面的“面向人工智能的數據智能層”,將他們的使命與AI創新的數據需求相一致。這一發展在2024年5月達到了高潮,Web3Go正式改名為DIN,標誌著對數據作為下一波AI發展的大膽新焦點。

DIN的牽引力-迄今为止良好的动力

在opBNB上的每日用戶數量:約700K+

來源: BNB鏈DappBay

DIN在opBNB上的每日交易量:约1.2M+

來源: BNB ChainDappBay

根據達普貝DIN在10月份一直保持稳定,在平均每天超过700,000的用户和每天超过1.2M的交易量。大部分交易与xData用户每24小时必须进行一次链上交易来激活他们的xData应用并获得积分有关。

來源: BNB ChainDappBay

DIN在BNB Chain上始終名列前十大dApp,而且在許多天裡,它是該網絡上用戶數最多的應用程式。雖然我沒有像Solana和Base等鏈一樣密切追蹤BNB Chain生態系,但這絕非小事,尤其考慮到BNB Chain的歷史悠久以及來自幣安的強大支持。

為了將事情放在正確的背景下,我查看了BNB Chain上一些其他排名靠前的應用程式,看看是什麼在推動那裡的參與度。

  • Vooi(DeFi)是一個永續性DEX聚合器
  • 粒子網路(Infra)是測試網路中的全鏈協議
  • Revox(Infra)是一個具有受歡迎的內容應用程序ReadON的可定製的鏈上模塊化網絡
  • SERAPH(遊戲)是一款類似《黑暗靈魂》(Souls-like)的RPG遊戲。
  • MyShell 是一個無需編碼的 AI 應用商店生態系統

根據團隊的說法,DIN迄今已收集並標記了超過1億條推文,用戶基數超過30萬,涵蓋了opBNB和Mantle。

這裡突出的是DIN能夠利用其龐大的使用者群快速生成大量即時相關推文數據集。此過程根本不依賴於 X API。

雖然xData目前專注於Twitter,但團隊計劃將數據收集和標註平台擴展到其他來源,如Reddit、Facebook、Instagram,以及任何具有高價值信息的用戶數據平台。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寶藏所在。

支線任務:靈氣

Reiki是DIN的另一款產品,與正在進行的AI代理元素緊密結合—事實上,DIN可能已經走在時代的前面,鑑於從我們所看到的對AI代理的潛在消費者興趣Truth Terminal和GOAT最近幾周。

2024年1月,DIN推出靈氣Gate是一個平台,用戶可以在無需編碼經驗的情況下創建AI代理人(主要是聊天機器人)。用戶還可以集成自己的知識庫,從而構建引人入勝、個性化的聊天機器人,類似於MyShell。

在推出后,该平台迅速获得了关注,成为Product Hunt上的第一产品。

Reiki 還為創作者提供了幾種通過機器人獲利、參與獎勵計劃,甚至將他們的機器人鑄造為 NFT 的方法——為體驗增添了有趣的擁有權層。值得注意的是,BNB Chain 的 Discord 知識支持機器人由 Reiki 提供支援。

雖然該平台目前大部分已被棄用,但 DIN 團隊並未排除在代幣發行後重新啟動它的可能性。如果重新啟用,Reiki 可能為代幣提供額外的效用,並為 AI 代理創作者利用 xData 收集的數據提供一種方式。

代幣設計:xDIN、DIN和節點銷售

在2024年8月至9月間,DIN舉行了Chipper節點銷售,從節點銷售中籌得250萬美元。這些chipper節點將允許用戶在其本地設備上運行驗證軟件,使用模型確保數據被準確標註。此次銷售取得了成功,售出了25,112個售價為每個99美元的Tier 2節點。

供應端

在TGE之前,xData用戶可以將他們的晶片(積分)轉換為xDIN——一種預空投代幣。然而,轉換費用將在5-30%之間,並將這些費用分發給Chipper節點所有者。這種轉換機制目前尚未啟用,但預計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節點“預挖礦”啟用後開始。

在TGE時,用戶將根據其持有的xDIN比例獲得DIN(可交易代幣)空投,無需複雜的鎖倉機制即可完全釋放。

TGE後,總DIN代幣供應的25%將保留給Chipper節點獎勵。這個分配的一半將在第一年解鎖,剩餘的發行量將每年減半。

請注意,與其他進行節點銷售的項目相比,這是一個相對快速的解鎖過程,節點獎勵在3-4年內逐漸分配。

需求方

驗證節點可能需要抵押DIN代幣來參與網絡。作為回報,他們將獲得驗證數據的獎勵,但如果其輸出不準確,他們將面臨減產懲罰。

另一方面,數據使用者必須花費DIN代幣來訪問網絡的數據。由於大多數Web2企業仍然不敢與加密貨幣交易,該公司需要促進這些交易,以彌合傳統企業和去中心化網絡之間的差距。

我們仍在等待詳細的DIN代幣經濟模型,這將在TGE更接近時發布。

團隊與籌款

DIN的核心團隊彙集了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斯圖加特大學的人才,他們在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方面擁有十年的專業知識。

DIN的創始人Hao Ding擁有斯圖加特大學的信息技術碩士學位。 在加入加密貨幣之前,Hao曾擔任中國蘇州人工智能研究所的研究開發主任。 然後擔任身份神諭網絡Litentry的副總裁,最後創立了Web3Go。

我有幸親自與郝會面,我們就人工智慧的未來進行了很棒的交流。他的信念?數據將成為一切的核心。DIN團隊目前由16名成員組成,主要是工程師。

DIN 參與了幣安實驗室的 MVB 5 加速器計劃,在 2023 年 7 月進行了 40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由幣安實驗室、HashKey、NGC 和 Shima Capital 領投。2024 年 8 月,DIN 在融資方面再次獲得了400萬美元的資金此次融資共籌集了800萬美元,其中參與融資的企業包括Manta Network、Moonbeam Network、Ankr和Maxx Capital。

我們的想法

想法#1: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Scale AI是一个性感的故事

來源:https://sacra.com/c/scale-ai/

數據收集和標註是一項巨大的商業。

Scale AI是這個領域最知名的參與者,報導年度重複收入這是由OpenAI、Anthropic和Cohere等基礎AI模型公司的強大需求推動的,它是Scale的主要客戶。截至2024年5月,它的價值達到了驚人的140億美元。

讓我們更仔細地看一下Scale AI的商業模式。

Scale依靠一支龐大的分散式勞動力來完成其數據標註任務,這些任務涉及對視頻進行手動標記、整理照片和轉錄音頻。

它僱用了約240,000名工人跨越多個國家在失業率高和生活成本較低的地區積極招聘。例如,肯尼亞已成為非洲的關鍵招聘樞紐,在奈洛比設有面對面的「訓練營」,並有針對性的付費廣告來吸引工人。

標註過程通常有兩個層面:一層是從零開始標註數據的標註者,另一層是審查工作、補充遺漏的標註並糾正錯誤的質量控制者。這是非常依賴人力的過程,但它能運作是因為人力成本低,而且其客戶願意支付大筆費用。

現在,想像通過去中心化網絡擴展這個模型(語帶玄機)。 由代幣激勵的全球無需許可的勞動力可以讓任何人參與,同時驗證者的分佈式網絡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質量。 去中心化可能會為擴展數據標註開啟新的可能性,將其轉化為一個真正的全球民主化過程。

想法#2:大量用户=好

DIN今天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庞大而积极的社区——这是在两年的专注社区建设努力中建立起来的。有了这个网络,DIN可以根据特定标准迅速动员数据收集。然而,挑战在于确定真正的数据需求所在,引导其用户收集和标记正确的数据集,并建立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以支持长期增长。

思考#3:激勵是一把雙刃劍。

目前,許多用戶參與是由對代幣上線後獎勵的期待驅動的。但是,如果團隊不能後續推動代幣的需求,隨著最初的興趣淡去,使用量可能會下降。創造這種需求將需要投機性興趣,建立一個渴望購買這些數據集的數據消費者市場。

想法#4:數據標記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

DIN 不是唯一一個競爭這個市場份額的加密團隊——像 Sapiens、Grass 和 Masa 這樣的項目也在競爭。但這個蛋糕是可觀的。例如,GRASS 目前的市值為 25 億美元,突顯了這個領域的機遇規模。

DIN區別和脫穎而出的一條道路可能是培訓和部署專有的AI模型進行數據驗證,減少對人力的依賴。這種以自動化為先的方法可以使操作流程更加簡化,增強可擴展性,並使DIN在仍然大量依賴手動流程的競爭對手中獲得優勢。

離別的想法

數據網絡代表了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交叉點上最令人興奮的前沿之一。與傳統的中心化模型不同,加密貨幣驅動的數據網絡利用去中心化的參與和激勵機制,在規模上構建高質量的數據集。

DIN正在定位自己為這個領域的早期參與者,看到這個項目的發展將是很有趣的。這是DIN抓住的機會。我常告訴人們:數據網絡是現在最聰明的建立領域之一。

加密貨幣正在重塑數據的收集、驗證和盈利方式,為新的去中心化數據經濟奠定基礎。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Chain of Thought], 所有版權屬於原作者 [騰燕]. 如果有異議,請聯繫gate 學習團隊,他們會立即處理。
  2. 責任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的翻譯工作由 Gate Learn 團隊完成。未經許可,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的文章。
Mulai Sekarang
Daftar dan dapatkan Voucher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