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io動態 #创作者激励计划# 火熱進行中!報名參與並發帖解鎖 $2,000 創作大獎!
🌟 參與攻略:
1️⃣ 點擊連結進入報名頁面 👉️ https://www.gate.io/questionnaire/6550
2️⃣ 點擊“是”按鈕提交報名
3️⃣ 在動態完成發帖,提升發帖量和互動量,解鎖獲獎資格!
📌 只要是與加密相關內容均可參與發帖!
🎁 茶具套裝、Gate x 國際米蘭保溫杯、Gate.io 紀念章、點卡等好禮等你來拿!獲獎者還將獲得專屬社區流量扶持,助力您提升影響力,增長粉絲!
活動截止至:5月6日00:00 (UTC+8)
活動詳情: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4513
以太坊「改 RISC-V」嚇跑開發者?OG警告:ETH生態將重分配,小項目會出走Solana
以太坊創辦人V神提出以太坊在執行層替換「RISC-V」,以取代過往的EVM,而引起部分的開發人員疑慮,而2016年曾在以太坊開發者OG認為,這會使得以太坊生態面臨重新分配、並且對於小資本的項目非常不友善。 (前情提要:以太坊手續費創五年新低,社群掀「L2毒藥論」:路上都沒車了,V神還在笑著蓋高速公路) (背景補充:拆解 Vitalik 想用「RISC-V 取代 EVM」重構以太坊執行層的戰略野心 ) 以太坊創辦人 V 神近期發起「RISC-V」提案引起加密社群關注,也引起核心生態開發者辯論,而對於大多數的用戶來說,多半看不懂 RISC-V 如何在以太坊上進行改革,V神的提案又能為以太坊帶來什麼樣的進展?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動區訪談了一位自2016年就在以太坊開發核心生態的老OG「逆鱗之龍」由他來為我們解答「RISC-V」改版的詳細流程,以及未來可能導致的短期負面效應,提醒所有以太坊的投資者都應該要密切注意這個提案後續。 如何改版 RISC-V 情況 以太坊與其他 PoS 鏈不同的是,以太坊客戶端由「共識層」與「執行層」兩部分所組成,而共識層負責進行打包權益投票,執行層負責處理交易,因此執行智能合約的程式碼,實際上是由節點電腦運行的執行層客戶端,透過抓取交易廣播來運行程式碼,並且將其結果透過「共識層」投票的結果寫在公用帳本上。 要將當前的 EVM 環境升級為 RISC-V 的唯一辦法,就是透過更新節點客戶端的「執行層客戶端」來進行升級,這與過去通常用硬分叉的方式來改變以太坊出塊與對應節點的改版不同,這只是一種軟體層級的分叉。 根據 V 神的論文內容描述,理想的情況下,若所有的節點客戶端都有 RISC-V 執行程式,那麼針對新版本的協議與針對 zk 證明的運行,可以達到接近100倍的理論效能,但必須要知道的是,這個是在智能合約為 RISC-V 版本與 RISC-V 客戶端上所計算出來,相對於 EVM 智能合約格式 在 EVM 客戶端上執行的成果。 RISC-V 這次提案特別的是,他是在執行層客戶端上直接做改版,不會動用到硬分叉的部分,這點我沒有很喜歡,但可以看出來以太坊正在往一種新方向前進,這可能是一種雙面刃,這種等級的變動在過去的以太坊來說,或許會選擇與硬分叉一起實施,因為這可能是更保險的做法。 現行狀況與舊有合約的對應 了解理論的性能後,我們來看現況是什麼,現況是以太坊全部的生態與所有的 EIP 實踐,都是透過 EVM 智能合約與 EVM 客戶端成功執行的,若如同 V 神說 RISC-V 將會有 EVM 轉譯器的情況下,那麼實際未來的狀況可能可以分為下面幾種狀況 EVM 智能合約在 EVM 客戶端上運行(舊的EIP全相容,但新的EIP需要對應兩個版本) EVM 智能合約透過 RISC-V 的 EVM 轉譯器,在 RISC-V 客戶端上面運行(新舊的 EIP 需要經過大量的測試與 DEBUG 來解決) RISC-V 智能合約在 RISC-V 客戶端上面運行(舊的 EIP 要全部重新測試,但新的 EIP 應該能完美相容) 綜上面來說,考慮到未來智能合約運行效率為 100 倍的理論性能,僅為第三種狀態才適用,而對第二種情況來說,又特別依賴以太坊核心團隊對於轉譯器,以及過往所有EIP升級與智能合約的優化,這代表以太坊為了達到理論的性能提升,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優化代價,而且不確定舊的 EVM 代碼在 RISC-V 上透過轉譯執行的效率優化,是否效率絕對大於原生 EVM 的環境。 其實V神這樣一講,我猜一定有不少核心開發者覺得很絕望的,過去在 EVM 上面開發,解決每次的 EIP 施行與測試,工作量就已經很大了,因為以太坊是喜歡在很開放的環境下,測試出開放答案的社群。 但現在變成 RISC-V 環境時,我光想轉型的測試期,就是非常頭痛的一點了,核心問題你在測試的期間,還不一定能跑出大於原本環境1~5倍以上的效率,因此我猜這個測試期會不斷延期很多次,就像過去以太坊Merge那樣,這樣早期缺乏具體的成果,也很難吸引外部的生態在測試網上部屬,並提交反饋。 我只能說 V 神有很大的野心,但執行面上我覺得不是很樂觀,至少我覺得有一半以上的核心開發者可能不是很開心,如果堅決要改成 RISC-V,V神與以太坊基金會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鼓舞核心開發者團隊與生態。 生態對應 RISC-V 的問題 逆鱗之龍提及,RISC-V 提案的最大問題,可能來自於民間項目生態的支援與對應,在現有的開源生態中,能使用的元件非常有限,因此 V 神提出的EVM to RISC-V 轉譯的口號,在短期內可能有諸多疑慮與問題。 例如以太坊的現有生態,像是原本沒有問題的 EVM 項目與合約,在EVM to RISC-V 轉譯前提下,可能在執行層執行合約的過程中,出現狀態缺失或者運算終止的情況,這代表了即使是在過去沒有發生過任何問題的舊有 EVM 項目,在使用 EVM to RISC-V 轉譯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代幣無法提出,或者誤燒毀、鎖死的狀態。 這樣的例子,非常有可能使得生態項目團隊,可能在某些情況下,不會願意開放用戶使用 EVM to RISC-V 轉譯器賴運行舊有 EVM 智能合約;另外項目生態為了避免相關風險,以及跟進以太坊的新技術,最好的方式就是為全部智能合約撰寫新的 RISC-V 版本合約,而舊有的合約與新的合約的銜接,則透過資產橋接來解決。 其實搞相容的方式,非常容易出包,但如果基金會願意大撒幣搞定 General 的方案,那麼可能可解決99%的相容問題,但問題就在於這剩下的1%以及生態開發者的安全信任。 現在你去問以太坊的項目開發者,對於 EVM 轉譯 RISC-V 的部分我猜不會是那麼有信心,大資本的技術公司若要從頭到尾部屬自己的客製系統或晶片,都不見得會選 RISC-V ,因為這架構雖然開源,相對於 ARM、X86 等主流架構,RISC-V 生態支援非常有限,更沒有對區塊鏈的相關發展,這代表以太坊要赤手空拳自己開闢一片天。 若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