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稳定币重塑全球资金流转 突破三明治架构释放区块链潜力
稳定币重塑全球资金流转的潜力
稳定币作为数字货币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用工具,展现了区块链为传统金融支付体系提供全新、高效基础设施的潜力。过去一年,稳定币总市值增长超过50%,目前已超2500亿美元,承载了全球数万亿支付资金的高效流转。
业内人士深知稳定币的价值:它们将区块链"即时转移资金与价值"的核心能力发挥到极致,使在链上构建商业闭环、支付成为可能。然而,支付远不止于"点对点转账"这一环节,真正的企业级场景远比简单的资金转移复杂得多。
目前,面向企业的稳定币应用大多采用"稳定币三明治"架构:即用区块链替代传统支付通道的横向价值/资金传输,上下两端仍依赖传统金融支付体系。这种设计虽带来了显著改进,却也限制了区块链优势的完全释放。
本文将从全球资金转移视角,探讨稳定币如何应用于全球跨境支付:
一、稳定币支付背景
在稳定币的众多应用中,B2B企业支付最为引人注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每月B2B企业支付额从7.7亿美元增长至30亿美元。某支付平台报告称,稳定币占其平台交易量的近一半,49%的客户积极使用稳定币进行支付。
头部企业的内部数据更能反映细分市场规模。某大型支付公司年处理量约150亿美元,其中约一半来自B2B企业支付。另一家公司的年化交易量为100亿美元,估计占全球B2B稳定币跨境支付市场的20%。
全球支付的使用日益普及,主要是因为当传统金融支付基础设施愈发陈旧时,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优势会被放大。虽然传统系统每年促成超过100万亿美元的全球支付额,但企业和银行仍面临巨大的复杂性和延迟问题。
二、全球跨境支付的各种模式
2.1 基于SWIFT的银行基础设施
传统的跨国银行交易将流程拆分为"消息传递清算"和"资金结算"两部分:某平台负责在银行之间传递转账指令,而真正的资金流动,只发生在那些已预先开设往来账户、可直接进行借记/贷记转账的银行之间。
只有两家银行都已接入系统并互为合作伙伴,才能完成最终的转账。若双方未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就必须串联具备相应接口和头寸的代理行,才能完成资金结算。
随着需要更多中介银行,结算时间长达数日、费用上涨、追踪困难等问题随之浮现。这也导致金融基础设施不发达的邻国之间的跨境支付,需要绕道发达国家的银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2.2 基于PSP的跨境资金池模式
跨境资金传输商(XBMT)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旨在让企业无需直接通过传统通道也能完成全球付款。这种能力也被称为"全球多币种账户"或"本地收款账户"。
其本质是跨境资金池模式,核心服务是为企业提供多币种资金池,使其能在不同国家之间灵活付款。XBMT负责管理合规性和银行关系,而企业或个人则获得单一的多币种银行产品,构成一个"闭环"。
XBMT如今在全球B2B企业支付与企业资金管理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以闭环模式运营,事先备妥并调度所需流动性,再按需分发给企业客户。因掌控端到端流程,XBMT对客户设定了严格的额度与风控规则。
然而,XBMT仍搭建在传统轨道之上,靠精巧的流动性管理来"制造"即时到账体验。这类设计的速度与规模,始终受制于XBMT在特定国家的可用流动性,以及其底层结算轨道自身的清算时效。
2.3 稳定币模式
稳定币代表了更底层的跃迁:它借助区块链技术,重构互联网商业的运作方式。稳定币的结算周期等同于其发行区块链的出块时间,这是跨越数量级的提速。任何依赖传统方式的系统,都可以被一条共享、可验证的账本取代。
更关键的是,稳定币通常部署在智能合约平台之上,使得传统银行轨道无法实现的创新系统与工作流成为可能。在开放、可验证的协议之上,任何人都能无需许可地为稳定币添加功能。
从宏观视角看,更快速、更具交互性的金融支付可以直接放大全球GDP:企业能更快收款,资金即可更快进入下游流程,从而削减因结算延迟带来的管理成本与资金占用。当结算周期从"天"压缩到"秒"或"分钟",其连锁效应将席卷整个经济体。同时,可验证标准的存在,让金融创新第一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无需许可地发生。
三、稳定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应用
3.1 企业资金管理
以企业资金管理为例:公司在某日期有在B国以货币b付款的义务,必须提前准备从A国以货币a进行资金转移。这是预付资金流程,企业财务团队必须考虑及时执行付款所需的准备时间。
团队必须在本地银行开设账户,以便按时执行付款。有时,为支持这一点,公司可能向该地区的合作伙伴寻求短期贷款。全球资金结算拖延时间越长,外汇风险敞口就越大,企业财务部门的资本要求也就越高。
稳定币能够通过消除对国际结算延迟控制的要求,简化了这一系统。通过使用稳定币,整个处理过程被拆分成在A国和B国各自境内进行本地转账,而区块链则在中间完成双方之间的全球流动性结算。
3.2 B2B企业支付
全球B2B企业支付的流程与企业资金管理类似,但B2B场景能获得更大收益,因为B2B支付往往更复杂,且其成功与否可能牵动企业运营的其他环节。
在这类支付中,不同国家的银行通常与某项服务或货物的交付直接挂钩。这意味着各方对支付进度的追踪会更加敏感。如果企业所需要的支付通道较为冷门,它们往往需要通过多条国际中转路径才能完成资金划拨。
当这些B2B跨境付款流程在链路中间通过稳定币执行时,企业层面会浮现一系列额外收益:
3.3 卡组织网络结算
在卡组织网络中,发卡机构将代表持卡人向商户的收单银行发送付款,收单银行接收付款并将其记入商户账户。这些银行不直接结算债务;它们均已接入某支付网络,该网络在工作日的银行营业时间内在银行之间进行净额结算。
某大型支付公司已开始试行使用稳定币进行收单行与发卡行之间的结算。这种使用稳定币的方式取代了电汇流程,转而使用某些公链上的稳定币。在完成特定日期的卡片授权后,该公司会使用稳定币从交易双方的银行扣款或贷记。
由于该系统运行于支付网络内部,其净效应使网络中的合作伙伴受益。这与XBMT的闭环系统最为相似,但卡组织网络的庞大规模使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受益。稳定币的优势与资金管理类似,但这些优势归属于网络内的银行:它们可以降低及时进行国际转账所需的资本要求,从而避免外汇风险。此外,区块链的开放性、可验证性和可编程性为支付网络内部银行之间的信贷和其他金融基础奠定了基础。
四、未来展望
虽然"稳定币三明治"在某些场景确实有用,但目前大多数稳定币应用仍停留在这个结构本身,并未进一步突破。现实中,极少企业真正使用链上支付和稳定币。只要任何环节还需要触碰法币轨道,我们就不得不在"三明治"两端再夹上面包。
稳定币支付的终极目标是彻底去掉两端的面包。当企业和消费者全面拥抱稳定币后,完整的金融和商业周期都能在区块链上完成,无需受限于落后的传统轨道。金融机构和企业一旦完全以稳定币结算,将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商业规模。由于企业构建、运营和服务的全球摩擦大幅降低,全球GDP的增长曲线将更贴近互联网对商品、服务和内容的真正消费速度。
如果能彻底摆脱三明治结构,并在两端构建更多的链上金融服务,那么全球化的资金/价值流转速度将进入前所未见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