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公鏈?

新手3/26/2024, 7:00:01 PM
公鏈是一種去中心化、開放性和透明性的區塊鏈技術系統,支持任何人參與,通過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實現不可篡改的交易,其發展經歷了啓蒙、基礎建設到生態競爭的三個階段,解決性能、擴展性和市場需求問題。

概念

公鏈是一種區塊鏈網路,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帳本系統,其區塊鏈數據是可以公開的,它允許任何人都能夠加入網路、參與交易和共識過程,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查看、參與和驗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公鏈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其不依賴於中央控制機構,而是由多個節點共同維護和管理,所以公鏈數據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

特點

去中心化

公鏈採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沒有中央節點的控制,所有節點都平等參與,這種特點可以避免故障,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開放性和透明性

所有人都可以在公鏈上查看和驗證交易的數據,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公鏈網路,參與交易和挖礦,無需特定的許可或認證,而公鏈上交易的信息都是公開透明的,整個區塊鏈的歷史記錄增強了網路的透明性,這種特點可以避免信息和交易數據被篡改或者造假,提高了交易的可信度。

不可篡改性

所有的公鏈都必須利用密碼學原理,保護交易的安全和隱私。我們所有人在公鏈上的交易都是不可篡改的,在公鏈上的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動作都會被記錄下來,並且記錄之後無法進行刪除或者修改。這種不可篡改性的特點,保障了公鏈交易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共識機制

公鏈的共識機制確保網路中的所有參與者對數據的一致認可,比如比特幣使用的工作量證明,也就是POW,以太坊使用的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幫助防止同一加密貨幣被多次使用。

智能合約

公鏈支持智能合約,可以實現自動化的交易和合約執行,公鏈的這種功能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時降低交易成本。

發展階段

3個發展階段

2008年-2015年——啓蒙階段

首先,啓蒙階段出現在2008年,就是比特幣的出現,這種公鏈可以理解爲一種“公共帳本”,這也是最早的“區塊鏈”的定義,當時還沒有公共區塊鏈的概念,區塊鏈就是符合公共帳本才能被定義。

2015年後——基礎建設階段

以2015年以太坊公鏈的出現爲信號,這個標志着底層公鏈的時代的開始,這一階段智能合約被提出。這一階段公鏈的發展,其實就像智能手機上的操作系統,開發者可以在這一條公鏈上,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編寫APP,也就是智能合約,公鏈的作用在於爲應用提供平台,降低應用開發的門檻。公鏈類似於一種平台型的產品,支持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開發去中心化應用,也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復雜的操作,爲開發去中心化應用提供底層的模板。所以說,這一階段就是以太坊和以太坊生態的出現帶來了公鏈的變革,相對於比特幣而言,以太坊公鏈不僅僅支持數據貨幣以太坊的交易,更旨在成爲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和智能合約的平台,相比較於比特公鏈的交易特徵,以太坊公鏈更注重在其區塊鏈上構建和運行各種應用程序,比特公鏈提供的腳本語言非常有限,僅僅支持最基本的交易和非常有限的智能合約功能,而這一階段以太坊的出現,能夠提供全面的只能合約功能,允許開發者在鏈上開發創建復雜的應用程序,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而在區塊交易速度方面,這兩者也有很大的區別,比特幣公鏈的每個區塊,大約每十分鍾產生一次,交易速度非常慢,以太坊的產生速度大概在13秒到15秒之間,處理速度更加快捷。總的來說,這兩個階段公鏈的產生有質的不同,在功能設計、共識機制、交易速度、費用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比特幣更注重的是作爲數字貨幣的角色,而以太坊則提供了一個更加復雜和多功能的平台,支持各種去中心化應用和智能合約,將區塊鏈的智能型又提升了新高度。

現階段——生態競爭階段

再以手機的系統發展階段爲例,在以往手機系統發展中,出現過ios、安卓、塞班等各類不同的系統,經過市場的競爭最終沉澱出ios和安卓兩個系統。因此,目前的我們所處的公鏈的生態競爭階段,以公鏈上生態的競爭爲主,可以吸引開發者和用戶加入公鏈生態,那麼公鏈的代幣也會因爲生態的繁榮而拉升價格,目前以太坊作爲區塊鏈龍頭,本身存在擴展性問題,例如交易速度慢、交易費用昂貴等等問題。

這個階段的生態競爭就是公鏈上出現的各種優質項目,由於以太坊的發展已經不能滿足強大的需求,NFT、gamefi的輪番繁榮給公鏈的擴展性提出新的需求,因此生態競爭階段就需要一條更加優質的公鏈,用更加優質的方案解決目前的以太坊性能問題,以提升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就如同以太坊當時的出現也是爲了解決比特幣只能記帳的缺陷,率先開啓運算、執行功能,因此以太坊公鏈在不斷發展中成爲了區塊鏈龍頭,而目前同樣需要一條優質公鏈提出新性能,例如實現通訊、社交等等方面的應用場景。

公鏈的組成部分

共識機制

區塊鏈可以理解爲一種帳本,共識機制就是區塊鏈確定誰來記帳的方式,大部分公鏈的共識算法都是以下三種共識算法的變體:

PoW工作量證明——誰的算力(計算機運行速度)越高,獲得記帳權的概率就越大。

PoS權益證明——誰質押的代幣越多,獲得記帳權的概率就越大。

PBFT實用拜佔庭容錯——隨機選擇,可以保證惡意節點不高於總數 1/3 的情況下同時保證安全性(Safety)和活性(Liveness)

虛擬機

EVM。全稱爲“ETH虛擬機”,是以太坊區塊鏈平台的核心組件之一。它是一種全球性、分散的計算機,主要執行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和應用(Dapp),處理和執行智能合約中的代碼,確保合同按預期執行。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的類型,是決定開發者開發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爲什麼出現那麼多條公鏈?

就像之前所說的,例如手機系統一樣,目前市場上的手機操作系統只剩下ios和安卓,但是在這兩種系統沉澱之前,相信也有人使用過諾基亞的塞班系統、微軟手機用的windows系統,還有黑莓手機使用的os系統,因此公鏈現在正處於競爭階段,不同的公鏈提供的性能和應用場景也不一樣。迫切需要公鏈變革的原因有以下三種:

性能需求

公鏈提供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和計算服務,區塊鏈是去中心化帳本,因此處理交易的性能是公鏈重要的衡量指標,當前區塊鏈龍頭以太坊本身存在擴展性問題—處理交易速度慢,交易費用昂貴。競相出現的其他公鏈,都是從不同的方案出發來解決性能問題,提升交易速度。

擴展性需求

DeFi繁榮造成以太坊 Gas 費過高以及擁堵,這一局面延續至 2021年,NFT、GameFi的輪動繁榮,持續給公鏈擴展性提出要求。

市場需求

牛市期間各類應用的巨大需求,使得技術落地快、資金雄厚的公鏈能夠佔領先機,吸引各類應用加入生態。

如何評估一條公鏈?

性能

性能指標:可以從兩個維度衡量公鏈處理交易的效果:tps每秒處理的交易數量、ttf交易確認時間。

性能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1)共識機制:確保節點誠實,不作惡;

POW:比特幣共識機制,通過消耗算力能源來證明;去中心化程度高,但擴展性差(每秒處理7筆交易,交易確認時間60分鍾)。

POS:以太坊共識機制,通過質押以太幣來證明;當前也存在擴展性問題。

POSA:幣安智能鏈機制,委托權益證明

(2)智能合約:智能合約的開發語言,solidity、move等;

(3)節點分工,節點數量。

開發者生態

(1)虛擬機:EVM最初是以太坊上運行的虛擬機,執行職能合約代碼,並更改區塊鏈狀態;如果新公鏈不兼容EVM,需要在公鏈重新開發部署;對開發者來說,學習新語言也需要成本;

(2)對生態的扶持:公鏈背後的資源是否足夠大,以及對項目的扶持;

(3)公鏈布局的生態:不同公鏈側重賽道不3.同,defi、借貸、金融衍生品、遊戲、NFT等。

需要注意的是,發布公鏈必備的一些內容:錢包、區塊鏈瀏覽器、token標準、dex、借貸、穩定幣、預言機、橋、nft、域名。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Donna聊web3],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Donna],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什麼是公鏈?

新手3/26/2024, 7:00:01 PM
公鏈是一種去中心化、開放性和透明性的區塊鏈技術系統,支持任何人參與,通過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實現不可篡改的交易,其發展經歷了啓蒙、基礎建設到生態競爭的三個階段,解決性能、擴展性和市場需求問題。

概念

公鏈是一種區塊鏈網路,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帳本系統,其區塊鏈數據是可以公開的,它允許任何人都能夠加入網路、參與交易和共識過程,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查看、參與和驗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公鏈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其不依賴於中央控制機構,而是由多個節點共同維護和管理,所以公鏈數據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

特點

去中心化

公鏈採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沒有中央節點的控制,所有節點都平等參與,這種特點可以避免故障,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開放性和透明性

所有人都可以在公鏈上查看和驗證交易的數據,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公鏈網路,參與交易和挖礦,無需特定的許可或認證,而公鏈上交易的信息都是公開透明的,整個區塊鏈的歷史記錄增強了網路的透明性,這種特點可以避免信息和交易數據被篡改或者造假,提高了交易的可信度。

不可篡改性

所有的公鏈都必須利用密碼學原理,保護交易的安全和隱私。我們所有人在公鏈上的交易都是不可篡改的,在公鏈上的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動作都會被記錄下來,並且記錄之後無法進行刪除或者修改。這種不可篡改性的特點,保障了公鏈交易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共識機制

公鏈的共識機制確保網路中的所有參與者對數據的一致認可,比如比特幣使用的工作量證明,也就是POW,以太坊使用的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幫助防止同一加密貨幣被多次使用。

智能合約

公鏈支持智能合約,可以實現自動化的交易和合約執行,公鏈的這種功能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時降低交易成本。

發展階段

3個發展階段

2008年-2015年——啓蒙階段

首先,啓蒙階段出現在2008年,就是比特幣的出現,這種公鏈可以理解爲一種“公共帳本”,這也是最早的“區塊鏈”的定義,當時還沒有公共區塊鏈的概念,區塊鏈就是符合公共帳本才能被定義。

2015年後——基礎建設階段

以2015年以太坊公鏈的出現爲信號,這個標志着底層公鏈的時代的開始,這一階段智能合約被提出。這一階段公鏈的發展,其實就像智能手機上的操作系統,開發者可以在這一條公鏈上,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編寫APP,也就是智能合約,公鏈的作用在於爲應用提供平台,降低應用開發的門檻。公鏈類似於一種平台型的產品,支持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開發去中心化應用,也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復雜的操作,爲開發去中心化應用提供底層的模板。所以說,這一階段就是以太坊和以太坊生態的出現帶來了公鏈的變革,相對於比特幣而言,以太坊公鏈不僅僅支持數據貨幣以太坊的交易,更旨在成爲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和智能合約的平台,相比較於比特公鏈的交易特徵,以太坊公鏈更注重在其區塊鏈上構建和運行各種應用程序,比特公鏈提供的腳本語言非常有限,僅僅支持最基本的交易和非常有限的智能合約功能,而這一階段以太坊的出現,能夠提供全面的只能合約功能,允許開發者在鏈上開發創建復雜的應用程序,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而在區塊交易速度方面,這兩者也有很大的區別,比特幣公鏈的每個區塊,大約每十分鍾產生一次,交易速度非常慢,以太坊的產生速度大概在13秒到15秒之間,處理速度更加快捷。總的來說,這兩個階段公鏈的產生有質的不同,在功能設計、共識機制、交易速度、費用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比特幣更注重的是作爲數字貨幣的角色,而以太坊則提供了一個更加復雜和多功能的平台,支持各種去中心化應用和智能合約,將區塊鏈的智能型又提升了新高度。

現階段——生態競爭階段

再以手機的系統發展階段爲例,在以往手機系統發展中,出現過ios、安卓、塞班等各類不同的系統,經過市場的競爭最終沉澱出ios和安卓兩個系統。因此,目前的我們所處的公鏈的生態競爭階段,以公鏈上生態的競爭爲主,可以吸引開發者和用戶加入公鏈生態,那麼公鏈的代幣也會因爲生態的繁榮而拉升價格,目前以太坊作爲區塊鏈龍頭,本身存在擴展性問題,例如交易速度慢、交易費用昂貴等等問題。

這個階段的生態競爭就是公鏈上出現的各種優質項目,由於以太坊的發展已經不能滿足強大的需求,NFT、gamefi的輪番繁榮給公鏈的擴展性提出新的需求,因此生態競爭階段就需要一條更加優質的公鏈,用更加優質的方案解決目前的以太坊性能問題,以提升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就如同以太坊當時的出現也是爲了解決比特幣只能記帳的缺陷,率先開啓運算、執行功能,因此以太坊公鏈在不斷發展中成爲了區塊鏈龍頭,而目前同樣需要一條優質公鏈提出新性能,例如實現通訊、社交等等方面的應用場景。

公鏈的組成部分

共識機制

區塊鏈可以理解爲一種帳本,共識機制就是區塊鏈確定誰來記帳的方式,大部分公鏈的共識算法都是以下三種共識算法的變體:

PoW工作量證明——誰的算力(計算機運行速度)越高,獲得記帳權的概率就越大。

PoS權益證明——誰質押的代幣越多,獲得記帳權的概率就越大。

PBFT實用拜佔庭容錯——隨機選擇,可以保證惡意節點不高於總數 1/3 的情況下同時保證安全性(Safety)和活性(Liveness)

虛擬機

EVM。全稱爲“ETH虛擬機”,是以太坊區塊鏈平台的核心組件之一。它是一種全球性、分散的計算機,主要執行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和應用(Dapp),處理和執行智能合約中的代碼,確保合同按預期執行。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的類型,是決定開發者開發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爲什麼出現那麼多條公鏈?

就像之前所說的,例如手機系統一樣,目前市場上的手機操作系統只剩下ios和安卓,但是在這兩種系統沉澱之前,相信也有人使用過諾基亞的塞班系統、微軟手機用的windows系統,還有黑莓手機使用的os系統,因此公鏈現在正處於競爭階段,不同的公鏈提供的性能和應用場景也不一樣。迫切需要公鏈變革的原因有以下三種:

性能需求

公鏈提供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和計算服務,區塊鏈是去中心化帳本,因此處理交易的性能是公鏈重要的衡量指標,當前區塊鏈龍頭以太坊本身存在擴展性問題—處理交易速度慢,交易費用昂貴。競相出現的其他公鏈,都是從不同的方案出發來解決性能問題,提升交易速度。

擴展性需求

DeFi繁榮造成以太坊 Gas 費過高以及擁堵,這一局面延續至 2021年,NFT、GameFi的輪動繁榮,持續給公鏈擴展性提出要求。

市場需求

牛市期間各類應用的巨大需求,使得技術落地快、資金雄厚的公鏈能夠佔領先機,吸引各類應用加入生態。

如何評估一條公鏈?

性能

性能指標:可以從兩個維度衡量公鏈處理交易的效果:tps每秒處理的交易數量、ttf交易確認時間。

性能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1)共識機制:確保節點誠實,不作惡;

POW:比特幣共識機制,通過消耗算力能源來證明;去中心化程度高,但擴展性差(每秒處理7筆交易,交易確認時間60分鍾)。

POS:以太坊共識機制,通過質押以太幣來證明;當前也存在擴展性問題。

POSA:幣安智能鏈機制,委托權益證明

(2)智能合約:智能合約的開發語言,solidity、move等;

(3)節點分工,節點數量。

開發者生態

(1)虛擬機:EVM最初是以太坊上運行的虛擬機,執行職能合約代碼,並更改區塊鏈狀態;如果新公鏈不兼容EVM,需要在公鏈重新開發部署;對開發者來說,學習新語言也需要成本;

(2)對生態的扶持:公鏈背後的資源是否足夠大,以及對項目的扶持;

(3)公鏈布局的生態:不同公鏈側重賽道不3.同,defi、借貸、金融衍生品、遊戲、NFT等。

需要注意的是,發布公鏈必備的一些內容:錢包、區塊鏈瀏覽器、token標準、dex、借貸、穩定幣、預言機、橋、nft、域名。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Donna聊web3],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Donna],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Comece agora
Registe-se e ganhe um cupão de
100 US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