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wise預測比特幣2035年達140萬美元 年化回報28.3%碾壓股票債券 | 機構資金重構加密市場格局

全球知名加密資管公司Bitwise首席投資官馬特·霍根向投資者發布重磅預測:比特幣將在未來十年保持28.3%的年復合增長率,2035年價格達到140萬美元。這一驚人預測基於三大核心支柱:ETF開啓萬億級資金入口、企業財庫持續增持、以及《GENIUS法案》帶來的監管明朗化。本文深度解析機構爲何從零需求驟增至12家萬億平台主動詢價,以及28.3%年化回報背後的數學邏輯與風險假設。

【預測框架:從11.3萬到140萬的指數級增長】

Bitwise提供的詳細增長路徑:

  • 2025年底:14.5萬美元(較當前+28%)
  • 2027年:24萬美元(實現翻倍)
  • 2030年:50萬美元(突破心理關口)
  • 2035年:140萬美元(十年十二倍)

若預測成真,比特幣市值將達28萬億美元,超過當前美國國債市場總規模,是黃金市值的兩倍以上。28.3%的年化回報意味着將輕鬆超越股票(7%)和債券(4%)的傳統收益預期。

【機構革命:從零到12的質變信號】

最值得關注的轉折點出現在機構態度:

  • 2025年前:零家主流機構諮詢長期預測
  • 2025年1月:12家萬億級資管平台主動詢價

霍根強調:"12這個數字看似不大,但每個平台管理着數千億資產,乘以12就是數萬億美元的真實需求。"

這種轉變的核心驅動力是比特幣ETF的獲批:

  • 總規模:144億美元(120萬枚BTC)
  • 日均流量:佔現貨市場35%
  • 機構門檻:提供合規投資通道

【三大支柱:支撐28.3%增長率的底層邏輯】

  1. ETF制度化通道
  2. 貝萊德、富達等傳統資管巨頭打造了機構級投資基礎設施,使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可以合規配置。
  3. 企業財庫配置
  4. 上市公司比特幣財庫總量已達98.38萬枚(價值1130億美元),Strategy等公司持續增持形成稀缺性衝擊。
  5. 監管突破
  6. 《GENIUS法案》簽署成爲美國首個主要加密法案,SEC啓動"加密項目"去監管化運動,爲機構入場掃清障礙。

【數學驗證:復合增長率的威力展現】

28.3%年化增長的數學含義:

  • 每2.5年資產翻倍
  • 10年增長12.4倍
  • 波動平滑:忽略短期波動關注長期趨勢

對比傳統資產:

  • 標普500指數:7%年化(10年翻倍)
  • 10年期美債:4%年化(18年翻倍)
  • 比特幣:28.3%年化(2.5年翻倍)

【風險提示:五大假設條件的可靠性】

預測依賴的關鍵假設:

  1. 監管持續改善(各主要經濟體明確框架)
  2. 技術零災難(區塊鏈網路保持安全)
  3. 機構購買不間斷(配置需求持續增長)
  4. 四年週期打破(減半波動率降低)
  5. 波動率可控(機構資金承受80%年波動)

霍根承認:"即使預測只有一半正確,2035年40萬美元的比特幣價格也將超越最大膽的預期。"

【資金測算:萬億級流入的可行性】

根據Bitwise模型:

  • 當前機構配置比例:0.5%
  • 2035年目標比例:2.5%
  • 需新增資金:26萬億美元
  • 年化流入:1.7萬億美元

這個數字看似誇張,但僅相當於全球資管規模的1.5%重新配置。

【現實對照:機構行爲已經轉變】

最新數據顯示:

  • 貝萊德IBIT持有量超30萬枚BTC
  • 摩根士丹利爲客戶提供配置諮詢
  • 新加坡主權基金GIC試探性投資

這種行爲模式從"投機性配置"轉向"核心資產配置",驗證了Bitwise的觀察。

【結語】

Bitwise的140萬美元預測絕非空中樓閣,而是基於機構行爲革命、監管範式轉移和技術基礎穩固的三重驗證。對於投資者而言,28.3%的年化回報意味着比特幣不僅是對抗通脹的工具,更是資產增值的核心引擎。建議採取"長期持有+定期定投"策略,忽略短期波動,聚焦十年週期。需要警惕的是若五大假設條件任一落空,預測可能需要修正,但基於當前趨勢,概率不足20%。

BTC3.9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