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 Gate.io WCTC S7 正式開賽僅剩 7 天
世界加密貨幣交易大賽即將開啓,總獎池高達 $5,000,000
👉🏻 立即報名:https://gate.io/competition/wctc/s7?pid=APP&c=moments_gatePost&ch=druYjDaF
報名參賽,不僅有機會贏取高達百萬美元的個人獎勵,更有 Gate.io 專屬週邊大禮等你來拿
全球頂尖交易員正在集結,一場交易盛宴即將開啓
🔗 活動詳情: 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4440
清邁數字遊民大量流失,低成本生活背後的理想與現實
撰文:清邁 TIMES
在清邁住了這麼多年,已經見證過這座小城足夠多的興衰時刻,比如普通咖啡館都可以人滿爲患的 2018 年,又比如因無人問津導致大量餐廳倒閉的 2020 年……
今天在臉書看到一位歐美博主的文章,頗有感觸。打算借他提到的「清邁正在流失大量數字遊民」這個主題跟大家交流探討一下。
清邁數字遊民大量流失,低成本生活背後的理想與現實
這位博主的文章在臉書上得到了許多網友的熱評。TIMES 君認爲它的確說出了一個羣體的心聲,這個羣體就是那些曾在清邁住過幾年最後選擇離開的人。
該博主在文章中寫道,記得他剛到清邁時就感覺自己找到了心中所向往的地方,那個所有數字遊民都在尋找的地方——房租便宜、隨處可見的奶昔、wifi 速度很快的工作場所,即便正在擁有一份全職工作,清邁也會讓你有種半退休的狀態。
他繼而寫道:「有一段時間情況確實如此,實際上情況還要更好一些。」
清晨,他可以在古城的小巷中漫步,在安靜的咖啡館裏喝喝咖啡,到寺廟聽聽僧人誦經,看到依舊籠罩在黎明晨光中的寺廟,他坐在共享工作場所裏就能聽到操着 5 種口音的人,比如正在開發應用程序的德國人,正在交易加密貨幣的巴西人,正在編輯博客的澳大利亞人……
那一刻,空氣中似乎彌漫着一種共同的雄心壯志,所有人都在默默爲心中的「自由」奮鬥着。
但後來,有些情況發生了變化,並且這個變化不止發生在該博主一個人身上。
他在和一些已在清邁長住過的人喝咖啡閒聊後聽到了一種說法——清邁正在流失大量數字遊民,且其中原因並非大多數人所想的那樣。
人們在聽到「清邁正在流失大量數字遊民」後,很容易對號入座一個客觀原因:近年清邁空氣污染嚴重,所以把很多人嚇跑了。
但對於這位博主來說,他認爲空氣污染並不是造成清邁正在流失數字遊民的主要原因,which 是得到 TIMES 君我認同的。
他認爲,如果你剛開始擁有遠程工作,剛開始海外生活,剛開始追求自由,那麼清邁會是一個能讓你輕鬆着陸的地方。它溫柔可人、價格實惠、探索無限,包容性極強,一開始這裏能滿足很多自由職業初級者的所有幻想。
但最終,那些讓清邁看起來「完美」的因素也會漸漸變成它的制約因素。有種「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的即視感了。
這位博主解釋道,咖啡館的談話開始變得不過是在重復一樣的故事,一切不過是同樣的劇本在換另一批新的人在運行。
一些數字遊民開始陷入了一種不言而喻的循環——既不投入工作,也不投入自我,更不投入他們所在的國家,一切都從未真正深入。
於是,該博主開始注意到自己是多麼地與世隔絕。盡管他身在泰國卻感覺自己對當地知之甚少。當然,他參加過一些當地節日,也喫過街邊小食,也學過一些泰語,但還是沒有融入其中。
他認爲,「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真的都沒有真正融入過。」
這就是外國人在泰國的悲哀。你可以在泰國住上很多年,卻依然只能像浮萍一樣飄在水面,而無法真正扎根和融入進來。
此外,清邁城市本身也在慢慢發展,房租開始漲了,咖啡館更光鮮亮麗了,但是不知爲何生意更冷清了,籤證也更難辦了,他認識的一些朋友也開始搬離清邁。
不知不覺,清邁不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品牌。它散發着自由職業的遠程生活氛圍,可桌子上擺放着的 MACBOOK 電腦卻變成了一種表演,而表演總是要面具的。
博主稱,清邁給了他太多。在這裏,他的工作動力得以提升;在這裏,他學會了精打細算;也同樣在這裏,他直面了從未有過的孤獨——
擁有了一切以爲想要的東西,卻依然感覺失去了什麼。
綜上所述,他認爲那些離開清邁的人應該都會有共鳴。
作爲很早就來到清邁的半個數字遊民,TIMES 君不光認同這位博主的說法,還想誇獎他的觀察力和表達力很優秀。
好巧不巧,前兩天我和英國朋友在喫飯回家路上聊過這個話題。我和他都在清邁住了 10+ 年,當時我們說到泰國的弊端,因爲對比英國的政策,如果一個外國人像他一樣在該國連續住了 10 年,早就能拿到當地永居身份或者護照了。
可當情況放在泰國,現狀是如何呢?即便他買了房,擁有了長期籤證,可到頭來還是一個外人,90 天一次的移民局報到不說了,就連去南部海島旅遊一兩周不帶護照只帶粉紅卡都會有問題。(因爲有的酒店只認準外國人的護照,當地頒發的駕照或身份證他們也不信)
泰國這種「不輕易接受外人」的政策造就了一種疏離感。「我不求融入或歸屬感了,我只希望他們能讓我的生活簡單點,不要再搞出一些復雜的政策。」朋友無奈地說。
在評論區,一位讀者的評論同樣得到了其他網友的認同。他總結博主的文章爲以下評論:
「如果你讀了文章,你就會知道這跟空氣質量無關,更像是一種精神狀態,對於千篇一律的生活感到厭倦,當一切都變得正常,就毫無興奮感了。這時是時候離開了,去尋找另一個地方呆一段時間。在我看來,數字遊民就是四處奔波的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呆很多年,如果你安頓下來,遊民生活也就結束了,所以這也是一個正常的過程。」
此時我突然想到一個詞——「心魔」。還有那句至理名言——「心若沒有棲息之地,走到哪裏都是流浪。」
我認同清邁正在流失大量數字遊民,空氣污染加速了他們的離開,但導致他們徹底離開的核心原因還是「心魔」本身,而不是城市的過錯。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那個安心和安身之地,不只是一時半會的安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