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法幣信任危機:黃金與比特幣成新價值錨點
作者:Matt Hougan,Bitwise首席投資官
編譯:AIMan@金色財經
原標題:Bitwise:法幣到底是什麼 爲何人們爭相購買黃金和BTC
世界開始意識到法幣實驗的瘋狂。
傳奇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David Foster Wallace) 2005 年在凱尼恩學院 (Kenyon College) 的畢業典禮演講以一則寓言開場:
華萊士的觀點是,我們常常對最重要的現實視而不見,尤其是當這些現實已經包圍了我們整個生活的時候。
最近我一直在想那些魚。
和如今幾乎所有其他金融專業人士一樣,我一生都生活在一個以法幣爲基礎的世界裏——在這個世界中,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並非基於其黃金或白銀等儲備的積累,而是由政府決定。美國在54年前,也就是197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假設大多數人從21歲開始職業生涯,那麼如今,金融界最年輕的、記得在非法幣時代工作過的人可能已經75歲了。
當我們大多數人還在上學的時候,法幣的採用被視爲一種不可避免的進步,就像從泥濘中爬出來並開始直立行走一樣。
過去的人們以爲黃金才是貨幣,我們笑了。真可愛。
但人們似乎越來越意識到,我們正經歷的這個法幣時代或許是個例外。或許像我們在1971年開始做的那樣,憑空印鈔,其實是個瘋狂的想法。或許健全的貨幣需要限制。
換句話說,人們開始環顧四周並問:法幣到底是什麼?
提出這一問題的羣體之一是八月的《金融時報》,該報上周末的“大閱讀”是一篇深入探討“黃金如何成爲世界免受不確定性影響的避風港”的文章。
其中一段關鍵的文字:
《金融時報》指出,各國央行——在1971年之前就經常購買黃金——現在又開始大舉購買黃金。如下圖所示,這些年度購買始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並在2020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進入了超速增長階段。換句話說,這些購買始於各國央行開始真正濫用法幣之時,而一旦各國政府開始扣押部分法幣,購買速度便會加快。
各國央行正投入創紀錄的資金購買黃金
中央銀行淨購買量/銷售量(金條噸數)
來源:《金融時報》,數據來自 Metals Focus、Refinitiv GFMS 和世界黃金協會。
注:圖表顯示的是各國央行和其他官方機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超國家實體)的淨需求(即總購買量減去總銷售量)。不包括掉期交易和 Delta 對沖的影響。
去年,黃金超過歐元,成爲繼美元之後全球第二大儲備資產。隨着美國債務規模逼近37萬億美元,且貶值美元以擺脫困境的誘惑日益增加,各國央行行長意識到,他們需要對沖風險。他們想要一種能夠:
* 稀缺
* 全球的
* 政府難以操縱
* 能夠以自主主權的方式直接持有。
你大概明白我的意思了。這些品質不僅僅適用於黃金。
他們越來越多地關注比特幣。
比特幣:對抗法幣貶值的利器
與政府一樣,個人投資者也開始意識到不計後果地印鈔的危險。但有趣的是,他們大多是通過比特幣來對沖印鈔的——比特幣被廣泛認爲是黃金的數字替代品。自2024年1月推出以來,比特幣ETF已吸引450億美元的資金,而同期黃金ETF的資金爲340億美元。
爲什麼政府和普通民衆之間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是容量:比特幣市場規模高達2萬億美元,對於央行官員來說仍然太小,而且其流動性不足以支持央行大規模進出。我懷疑這種情況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事實上,政府對比特幣的需求只會不斷增長。但就目前而言,我認爲這是同一交易的兩個方面。
然而,無論我們談論的是黃金還是比特幣,其基本要點都是一樣的:過去四十年,我們被教導要通過股票和債券的組合來實現投資組合的多元化。但無論你如何調整——60% 股票/40% 債券,還是 70%/30%,無論什麼比例——你仍然 100% 地投資於法幣。
人們意識到在這些水中遊泳是相當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