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非洲視角:加密貨幣如何重塑價值鏈與普惠金融
非洲的加密貨幣:簡單而純粹
幾個月前,我再次踏上非洲這片熱土。黃沙漫天,落日餘暉勾勒出這片大陸陌生又熟悉的輪廓。置身事外,才能以"世界公民"的視角思考自我,思考從事的加密貨幣行業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深入探索後發現,加密貨幣能爲非洲欠發達國家帶來與世界再次同步的機會。這些國家對加密貨幣的信仰和堅定,顯示出他們不再滿足於與舊制度、舊體系的妥協。相比在泥潭中掙扎,他們選擇全面擁抱加密貨幣,奔向光明的未來。
我將繼續Wello.tech的創業旅程,也將深入非洲,在混沌的社會中追隨那個樸實無華的信仰。
在行業聚會結束之際,經過這些天與同行的深度交流,以及彌漫的消極情緒,不禁思考"加密貨幣行業是否已經終結?"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幾周前的一件小事:
搬到巴黎生活已兩年。一天,在家門口咖啡館遠程工作時,突然接到一個來自烏幹達的電話。寒暄後我才意識到,離開非洲的傳統行業投身加密貨幣,已經是7年前的事了。
來電的是烏幹達政府高級顧問,正隨總統訪華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在我曾經扎根非洲的幾年裏,先後爲央企和聯合國國際發展系統工作,致力於促進非洲工業化進程和普惠金融。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合作過中烏招商引資、烏幹達婦女手工業促進等項目,結下了友誼。
關於非洲生活的經歷可以講很多。有高端的,比如與塞內加爾總統親切交談;也有驚險的,如好友的男友在肯尼亞首都遭遇恐怖襲擊不幸喪生,而我因臨時改變航班避開了埃塞俄比亞航空史上最嚴重空難。但決定離開非洲,是堅定而決絕的。
這還要從與加密貨幣的偶然相遇說起。有趣的是,七年過去了,每當與加密貨幣圈的朋友聊天,非洲的故事總是最受歡迎的話題,仿佛是一個逃離困境的烏托邦,一種將異域冒險浪漫化的心理寄托。
然而我認爲,這些關於加密貨幣應用價值的深層問題與答案,其實都蘊含在那些看似遙遠的故事裏。
價值的轉移:資金流向與使用
思考加密貨幣行業是否已經終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回顧歷史上幾次全球價值鏈的轉移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現在處於歷史發展的哪個階段。
歷史上發生了三次全球性的產業革命。"蒸汽革命"源於蒸汽機在英國的發明,大幅提升了生產力,使小規模手工業紡織作坊轉變爲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電力革命"中,英美德法在電力、化工、重工業等領域實現突破,歐洲工業體系得到完善;第三次革命是我們熟知的"信息革命"。信息技術、計算機、電子工業、自動化等產業的發展,推動美國、日本等國家成爲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亞洲四小龍"(韓國、臺灣、新加坡、香港)也在20世紀後半期快速工業化,發展高級制造業和金融業,融入世界價值鏈體系。
每一輪工業革命都是生產力的變革帶來生產關係的改變,從而推動一些國家利用自身"比較優勢"參與世界價值分配體系。中國受益於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學習了新加坡等亞洲四小龍崛起的優勢,在沿海發達地區建設特許經濟區、工業園區,利用勞動力成本低廉、基數大且勤勞奮進的"比較優勢",加上開放市場、引入外資,從沿海地區發展出口導向型制造業,成爲"世界工廠",在世界價值鏈分配中確立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產業革命也是財富再分配的過程。而非洲,由於長期被殖民的特殊歷史背景,以及復雜的產業政策和國際政治因素,一直未能參與到這個"分蛋糕"的過程中。
非洲真的很窮嗎?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是全球私人飛機密度最高的機場。交易平台上線非洲本地支付通道後,非洲的人均交易量遠超歐洲和亞洲國家。非洲富人的財富程度超出我們的一般認知。由於非洲資源尤其是石油和農業資源豐富,依賴原材料直接出口的第一產業,非洲上層階級可以世代衣食無憂;普通民衆則只能在服務業中勉強溫飽。整個大陸的制造業缺失,金融業被壟斷,基礎設施不足導致金融服務成本極高,普通人難以擁有銀行帳戶或支付轉帳費用。貧富差距嚴重到令人震驚的程度是非洲最普遍的社會現狀。
在一次國際組織的調研中,吉布提政府安排我們住在每晚300美元的凱賓斯基酒店,這是當地最豪華的酒店,價格相當於很多本地人半年的收入。我至今記得在酒店的紅海邊沙灘上,抽着雪茄的白人商人高談闊論,面前的黑人服務員挺直腰板,白色襯衫和紅色馬甲與黑皮膚形成鮮明對比,他望着遠方紅海上的霧氣,眼神中充滿麻木和迷茫。
而我們當時的工作,是一羣擁有全球頂尖學府經濟學、金融學、社會學等背景的年輕精英,要設計國際組織給非洲的援助資金如何使用,如何確保這些資金產生效果。我們中有個剛從牛津大學畢業的英國女孩,聽說要住300美元一晚的豪華酒店時,含淚拒絕入住,她覺得這對她的研究課題是一種諷刺。但當她看到普通人的住宿條件——50度高溫下咯吱作響的鐵皮房,她又默默收回了堅持。
也就是在那時,我決定放棄那份工作。我們做的事情看似富有同情心,高談闊論產業轉移,討論讓非洲發展制造業、融入價值鏈,讓普通人進工廠,學習中國和東南亞的制衣制鞋經驗。我也親自在塞內加爾的中國人工廠待了一個月,面試女工,看她們生產出口給歐美的低檔運動褲。但這太慢了,整個傳統"援助"體系中,受益最多的,恐怕並不是那些被"授之以漁"的非洲女工,而是坐在倫敦辦公室裏寫報告和做項目審計的高級文員,還有我們這些拿着出差經費住300美元酒店的國際組織精英——從數據上看,整個鏈條中高達70%的資金都消耗在了"證明這些錢如何使用,用在哪裏,生成審計報告和影響力報告"上。
我開始關注區塊鏈,關注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引領的第四次革命,成爲改變貨幣、改變非洲、改變廣大貧困羣衆命運的契機。
真正的去中心化,在坎帕拉的菜市場
幾年前,烏幹達總理的兒子成立了一個加密貨幣組織,幾個英美留學的"官二代"和技術愛好者聚在一起,做了幾個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小項目,比如可以在完全沒有3G網路的地方,用非智能手機點對點轉帳加密貨幣。非洲人更懂非洲人,他們大部分本地人都在使用只能接打電話和發短信的非智能機。由於很多非洲人沒有銀行帳戶,也不願意跑很遠去找匯款點或稀少的銀行做轉帳,本地人的匯款方式簡單直接:基於USSD技術的手機可以通過發短信給朋友直接匯款,每個人的手機號就是他們的"錢包"或帳戶,話費餘額就是帳戶餘額。
我跟着這個組織的朋友親自體驗了一把流暢的"註冊開戶、身分驗證、轉帳"流程:在坎帕拉菜市場旁邊的電信運營商處買了個50美元的手機,排隊,櫃臺工作人員熟練地完成了身分驗證流程,全程3分鍾搞定,工作人員幫助我用現金充值"電話費";村裏有大量固定和流動的官方/非官方服務點,當你想"取現"時,就去找服務點值班的"村民代表",給他發短信轉帳,他給你現金。"充值"則是相反流程。整個過程體驗流暢,而且全部點對點,沒有第三方介入,完全解決了信任問題。這個產品和流程不僅在首都,而且已經在廣大農村地區廣泛推廣。
後來我加入了某交易平台,第一年就是響應平台創始人的"大規模採用"願景,在非洲建立真正完全基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網路,從最樸素的慈善項目開始實施。世界上第一個完全"透明"的點對點捐贈平台應運而生,由於區塊鏈的特性,每個互聯網用戶都可以監督每一筆加密貨幣捐贈在不通過任何第三方的情況下,直接到達烏幹達村民的錢包地址。村民們又用加密貨幣從接受加密貨幣的菜農供應商那裏購買土豆、白菜,全程沒有法幣介入。菜農需要法幣時,定期會通過本地交易平台或場外交易將加密貨幣換成當地法幣。
後來,我們還在某智能鏈上發行了全球首個(可能也是至今唯一的)"價值穩定幣":粉紅幣。與其他穩定幣不同,粉紅幣不與任何法幣"價格"掛鉤,而是與物品價值掛鉤:每一枚粉紅幣,相當於一個女孩在烏幹達使用一年衛生巾的"價值"。這個項目的起源,是因爲在當地發放土豆白菜時,與當地人交談,發現"月經羞恥"仍廣泛存在於當地女性羣體中。由於缺乏性教育,加上衛生巾價格昂貴難以購買,經期用樹葉草皮代替衛生巾,造成嚴重婦科問題。很多女孩14歲就要結婚生子,過早懷孕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導致許多女孩在生育中死於感染。拿到粉紅幣的女孩,都可以去合作的環保衛生巾供應商那裏"兌換"一年的衛生巾。
至今我仍非常感動的是,粉紅幣項目當時得到了幾乎所有行業大佬的捐贈和親身支持。某知名人士親自擔任項目大使,號召全行業交易平台、風投等參與者籌款、宣傳,成立了"粉紅幣聯盟"。當時正值熊市,行業處於深刻的自我批評和自我懷疑中,但價值穩定幣的理念,以及整個過程基於區塊鏈的完全透明、高效和去中心化的實踐,是對加密貨幣社會價值的小小驗證。加密貨幣作爲"貨幣"的價值交換屬性也以這種樸實的方式得到體現。
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