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項目三大運營陷阱 監管追責難逃

robot
摘要生成中

Web3項目運營中的潛在風險陷阱

在Web3領域,許多項目爲了規避監管風險,採取了一些看似巧妙但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的運營策略。這些做法不僅無法真正規避責任,反而可能成爲監管機構重點關注的對象。本文將探討三種常見但潛在危險的運營模式。

Web3投資指南 | 合規篇(07):Web3項目有哪些常用但"危險"的運營模式?

"服務外包"難以掩蓋實際運營責任

一些Web3項目傾向於將核心業務環節外包給第三方,試圖淡化自身的運營屬性。然而,監管機構關注的是實際決策者和受益者,而非表面上的合同簽署方。如果發現所謂的外包服務商與項目團隊存在利益關聯或控制關係,監管機構可能會將其視爲項目方的延伸運營單元。

例如,在2022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某區塊鏈項目時,盡管該項目設立了多個法人實體並外包部分運營工作,SEC仍通過調查認定所有關鍵決策由母公司控制,外包結構並未實現責任隔離。

香港證監會在處理某些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的合規調查時也表示,如果核心運營和技術決策仍由同一實際控制人掌握,即使業務由"服務商"執行,也不會被視爲獨立運營。這種"形式分拆"反而可能被視爲刻意規避監管義務的證據。

"多地註冊+分布式節點"無法掩蓋實際控制中心

一些項目選擇在監管相對寬松的國家註冊公司,同時宣稱全球節點部署,試圖營造"無單一控制中心"的印象。但實際上,大多數此類結構仍呈現高度集中控制,主要決策權、資金流向和關鍵代碼更新權限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監管機構越來越傾向於追溯"實際控制人所在地"和"關鍵行爲發生地"來確立司法管轄權。例如,在2024年的一起法律案例中,美國法院裁定:只要美國用戶使用某交易平台購買加密代幣,且交易系統基礎設施部分位於美國,美國法律就具有適用性,即使該平台聲稱沒有美國實體。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香港證監會也在各自的監管指引中強調,海外註冊結構無法阻止本地監管權追溯至實際控制人。

"鏈上發布"不等於"無人運營"

一些技術團隊認爲,智能合約一旦部署上鏈,項目就與其脫鉤,不再承擔運營責任。然而,監管機構並不接受這種"技術即免責"的論調。鏈上只是形式,鏈下才是實質。誰發起營銷、組織投放、控制流通路徑,這些因素才是監管判斷責任歸屬的核心。

2024年,一起針對某memecoin平台的集體訴訟案明確指出,盡管該平台聲稱"鏈上合約公開",但營銷活動和意見領袖推廣才是驅動交易的核心。這表明監管不僅關注代碼,更重視誰在鏈下操盤。

2025年2月,SEC重申:即使是"娛樂型"meme tokens,也不能免於監管;只要存在財富增值期待或營銷幹預,仍需根據相關測試進行判斷。全球監管趨勢也日益強化"行爲導向"判斷邏輯,將鏈下的推廣與分發路徑列爲重點審查項。

結語

Web3項目真正需要的不是復雜的結構堆疊,而是清晰界定責任與控制邊界。監管機構關注的是實際操作和受益方,而非表面架構。項目方應該從一開始就建立具備韌性和可解釋性的合規架構,而不是試圖通過"結構遊戲"掩蓋風險。

MEME-1.4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0
  • 分享
留言
0/400
LayerZeroEnjoyervip
· 08-03 21:47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回復0
不明觉厉老张vip
· 08-03 10:12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回復0
破产倒计时vip
· 08-02 21:11
早晚得凉凉
回復0
Alpha不开口vip
· 08-02 20:08
大佬说得太对了吧
回復0
gaslight_gasfeezvip
· 08-01 07:51
监管避不过的
回復0
断网验钞机vip
· 08-01 07:51
搞监管的有一手
回復0
铁头矿工vip
· 08-01 07:46
小心别钻空子
回復0
GateUser-40edb63bvip
· 08-01 07:44
该查谁都跑不掉
回復0
GasFeeLovervip
· 08-01 07:29
躲监管迟早凉
回復0
资深薛定谔的矿工vip
· 08-01 07:26
监管不是万能的
回復0
查看更多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