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統金融到Web 3.0:一家上市公司的算力生態戰略## 核心觀點• 以挖礦作爲進入Web 3.0的戰略路徑具備三重優勢:較強的抗波動能力、穩定的現金流韌性、以及資產的協同增值潛力。• 挖礦並非終極目標,而是借此建立對電力資源成本控制與效率優化的長期能力,爲企業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傳統企業進軍Web 3.0的本質是以實體資源換取鏈上價值錨定,需要在技術創新、合規建設、經濟模型優化三個維度實現突破,才能真正揚長避短、行穩致遠。## 從傳統金融到全球礦企:一家上市公司的華麗轉身曾經深耕汽車金融領域的某上市公司,面對傳統業務增長瓶頸,於2024年11月果斷進軍比特幣算力挖礦領域。短短9個月內,公司通過現金收購與股權置換,將算力從零提升至全球第二的50 EH/s,完成了向比特幣礦企的全面轉型。公司新任CEO Paul Yu表示,選擇在此時加入公司是看中了其轉型魄力和對市場時機的精準判斷。他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比特幣挖礦收入達6.53億元,季度總收入6.6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0%,徹底扭轉了汽車業務的萎縮困局。Paul Yu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原因在於其2025年Q1財報展現出強大的財務韌性。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共計人民幣25億元,累計持倉比特幣2,475枚。## 布局未來:構建全球算力生態### 戰略方向:選擇挖礦而非持幣Paul Yu認爲,相比單純的持幣策略,以挖礦作爲進入Web 3.0的戰略路徑具備三重優勢:1. 抗波動能力:可通過動態調整礦機開機率對沖幣價波動,將BTC平均持倉成本維持在可控範圍;2. 現金流韌性:在當前50 EH/s的算力規模下,日均產出20枚BTC以上,爲公司提供穩定現金流;3. 資產協同增值:礦機作爲實體資產,可抵押融資,與BTC流動性資產形成雙重槓杆結構。同時,有利的地緣政策因素也推動了這一戰略選擇。多項政策正在實質性改善礦企的運營環境,公司也正借此政策東風,加速布局北美及全球市場。### 戰略目標:從挖礦切入,通往彈性算力未來公司的未來布局基於對能源與算力關係的深刻理解,進行系統性升級。Paul Yu解釋,以比特幣挖礦爲起點,構建大規模算力運營能力,核心目的在於積累"能源獲取與管理"的相關經驗。公司的發展路徑被劃分爲三大階段:1. 短期目標:通過提升運營效率釋放50 EH/s的算力價值,包括提高運營效率、升級機器等,並通過選擇性並購低電價礦場,降低單枚BTC成本。2. 中期戰略:構建"能源+算力"雙輪驅動。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區試點"綠電+儲能"項目,降低部分礦場電力成本,並將富餘電力轉化爲收入來源。同時,復用礦場設施爲AI企業提供HPC服務,開闢第二增長曲線。3. 長期定位:成爲彈性算力調度者,動態分配資源至BTC挖礦與AI計算,形成"挖礦收益+AI服務費+綠電交易"的復合商業模式。## 幣股融合浪潮:傳統上市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 傳統上市公司在Web 3.0中的結構性優勢相較於加密原生企業,傳統上市公司在Web 3.0轉型中展現出不可復制的結構性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1. 合規基因:多年的上市經歷積累了成熟的合規體系,從披露標準到跨境監管響應,這套完整的合規框架正在全面遷移至新業務。2. 輕資產路徑:通過收購二手礦機快速切入行業,避開了新機供應緊張和價格高昂的市場困境,以相對較小的資本投入獲得行業領先的運營效率。3. 戰略定力:堅守現金流質量優先原則,專注算力效率與能源基建的硬實力構建。Paul Yu表示,傳統企業入局Web 3.0的本質是以實體資源換取鏈上價值錨定,唯有在技術創新、合規建設、經濟模型優化三個維度實現突破,方能真正揚長避短、行穩致遠。### 股票代幣化:認可但暫未涉足談到股票代幣化這一大趨勢,Paul Yu展現出既認可又克制的態度。他認爲股票代幣化在提升流動性、降低投資門檻和優化資本效率方面具有潛力,但公司暫未啓動任何實質性探索。當前戰略重心依然集中在算力和能源兩大核心領域。## 小結從傳統金融企業到比特幣礦企的轉身,折射出傳統上市公司在尋求增長第二曲線時的又一路徑選擇。在政策環境日趨友好、機構資金持續湧入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將數字資產納入戰略考量,"幣、股融合"正從概念走向現實。轉型的成功關鍵在於精準的時機把握、高效的資源配置和清晰的戰略定位。這提醒我們,Web 3.0轉型考驗的不僅是企業的前瞻性,更是執行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在Web 3.0行業發展日益蓬勃的今天,長期建設者正逐步取代短期投機者,成爲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這家公司的轉型,無疑是這場變革中的重要一環。
上市公司轉型比特幣礦企 全球第二算力背後的生態戰略
從傳統金融到Web 3.0:一家上市公司的算力生態戰略
核心觀點
• 以挖礦作爲進入Web 3.0的戰略路徑具備三重優勢:較強的抗波動能力、穩定的現金流韌性、以及資產的協同增值潛力。
• 挖礦並非終極目標,而是借此建立對電力資源成本控制與效率優化的長期能力,爲企業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 傳統企業進軍Web 3.0的本質是以實體資源換取鏈上價值錨定,需要在技術創新、合規建設、經濟模型優化三個維度實現突破,才能真正揚長避短、行穩致遠。
從傳統金融到全球礦企:一家上市公司的華麗轉身
曾經深耕汽車金融領域的某上市公司,面對傳統業務增長瓶頸,於2024年11月果斷進軍比特幣算力挖礦領域。短短9個月內,公司通過現金收購與股權置換,將算力從零提升至全球第二的50 EH/s,完成了向比特幣礦企的全面轉型。
公司新任CEO Paul Yu表示,選擇在此時加入公司是看中了其轉型魄力和對市場時機的精準判斷。他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比特幣挖礦收入達6.53億元,季度總收入6.6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0%,徹底扭轉了汽車業務的萎縮困局。
Paul Yu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原因在於其2025年Q1財報展現出強大的財務韌性。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共計人民幣25億元,累計持倉比特幣2,475枚。
布局未來:構建全球算力生態
戰略方向:選擇挖礦而非持幣
Paul Yu認爲,相比單純的持幣策略,以挖礦作爲進入Web 3.0的戰略路徑具備三重優勢:
抗波動能力:可通過動態調整礦機開機率對沖幣價波動,將BTC平均持倉成本維持在可控範圍;
現金流韌性:在當前50 EH/s的算力規模下,日均產出20枚BTC以上,爲公司提供穩定現金流;
資產協同增值:礦機作爲實體資產,可抵押融資,與BTC流動性資產形成雙重槓杆結構。
同時,有利的地緣政策因素也推動了這一戰略選擇。多項政策正在實質性改善礦企的運營環境,公司也正借此政策東風,加速布局北美及全球市場。
戰略目標:從挖礦切入,通往彈性算力未來
公司的未來布局基於對能源與算力關係的深刻理解,進行系統性升級。Paul Yu解釋,以比特幣挖礦爲起點,構建大規模算力運營能力,核心目的在於積累"能源獲取與管理"的相關經驗。
公司的發展路徑被劃分爲三大階段:
短期目標:通過提升運營效率釋放50 EH/s的算力價值,包括提高運營效率、升級機器等,並通過選擇性並購低電價礦場,降低單枚BTC成本。
中期戰略:構建"能源+算力"雙輪驅動。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區試點"綠電+儲能"項目,降低部分礦場電力成本,並將富餘電力轉化爲收入來源。同時,復用礦場設施爲AI企業提供HPC服務,開闢第二增長曲線。
長期定位:成爲彈性算力調度者,動態分配資源至BTC挖礦與AI計算,形成"挖礦收益+AI服務費+綠電交易"的復合商業模式。
幣股融合浪潮:傳統上市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
傳統上市公司在Web 3.0中的結構性優勢
相較於加密原生企業,傳統上市公司在Web 3.0轉型中展現出不可復制的結構性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
合規基因:多年的上市經歷積累了成熟的合規體系,從披露標準到跨境監管響應,這套完整的合規框架正在全面遷移至新業務。
輕資產路徑:通過收購二手礦機快速切入行業,避開了新機供應緊張和價格高昂的市場困境,以相對較小的資本投入獲得行業領先的運營效率。
戰略定力:堅守現金流質量優先原則,專注算力效率與能源基建的硬實力構建。
Paul Yu表示,傳統企業入局Web 3.0的本質是以實體資源換取鏈上價值錨定,唯有在技術創新、合規建設、經濟模型優化三個維度實現突破,方能真正揚長避短、行穩致遠。
股票代幣化:認可但暫未涉足
談到股票代幣化這一大趨勢,Paul Yu展現出既認可又克制的態度。他認爲股票代幣化在提升流動性、降低投資門檻和優化資本效率方面具有潛力,但公司暫未啓動任何實質性探索。當前戰略重心依然集中在算力和能源兩大核心領域。
小結
從傳統金融企業到比特幣礦企的轉身,折射出傳統上市公司在尋求增長第二曲線時的又一路徑選擇。在政策環境日趨友好、機構資金持續湧入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將數字資產納入戰略考量,"幣、股融合"正從概念走向現實。
轉型的成功關鍵在於精準的時機把握、高效的資源配置和清晰的戰略定位。這提醒我們,Web 3.0轉型考驗的不僅是企業的前瞻性,更是執行力和風險控制能力。
在Web 3.0行業發展日益蓬勃的今天,長期建設者正逐步取代短期投機者,成爲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這家公司的轉型,無疑是這場變革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