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Web3究竟離90%的普通人還有多遠?
在過去的一周因為Curve的事佔據了行業頭條,Web3這個“黑暗森林”再次印證了它的屬性,一旦被“點亮”就會引來更大的關注,而這種關注又會帶來一種“反身性”——關注越高受到的衝擊越大。
儘管Curve創始人一路出售CRV來解燃眉之急,但故事一旦發生便很難短期內被重塑,畢竟這個行業現在的根基還在“資金”上。
我們不禁好奇,究竟在過去的數年中Web3為普羅大眾帶來了什麼?
可能有人會說是“去中心化”的精神,也有人說是資本的新故事,但到目前為止除了媒體的大肆報導,其實Web3離90%的普通人都還很遠,於是下一個問題又變成了:很遠是多遠?
Curve的事印證了一個目前行業發展的狀態:我的通證,你的問題。
此話怎講?按照應用的角度來說,通證代表的是該應用的發展狀況,也是一般參與者對該應用的“投票”,但通證的普通擁有者卻很難決定所謂的發展,重擔自然會落到團隊肩上,而團隊對通證的賦能和表現才是應用的發展基礎,所以當問題發生時,結果又只會落到參與者身上,畢竟“通證是我的,持有是你的選擇”。
所以筆者以為,如果Web3行業需要走入90%普通人生活中,務必要解決這一悖論,否則進入行業的人永遠都在為“問題”買單,而不是助推行業走向更好,如何弱化“我的通證,你的問題”應該是整個行業都需要思考的方向。
當然,回到Web3的原生性來說,通證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畢竟聯盟鏈已經用實踐告訴了我們答案,但似乎沒人會喜歡純粹只有Finance的產品,這也是GameFi的困境,什麼時候突破了這個天花板,也意味著Web3遊戲迎來了新生。
至於Curve的故事是否會迎來圓滿結局,目前看創始人好像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如果保持“我的通證,你的問題”,可能產品會走向滅亡,所以賣賣賣似乎成了一種選擇,但是否應該接受褒獎,還需玩味一番。
關於當下項目團隊和參與者的關係大概可以用星爺的一段經典台詞來形容:
*參與者:不要通證行不行? *
*項目團隊:不要通證你養我嗎? *
*參與者:我就在養你啊! *
邏輯有錯嗎?在沒有問題發生之前一切似乎都有理有據,但問題發生後,好像答案並不那麼確定。
正如上週Hashed合夥人在接受采訪時的表述,“Hashed的投資理念從對市場的三大假設出發:首先,所有資產最終都將代幣化。第二,人類將以數字方式進行更多的社交互動。第三,去中心化組織將比現有的組織持續更久,規模也會更大。”
如果這個假設邏輯成立,Web3的普世化必然需要讓更多人接受一個前提,“雖然是我的通證,但你可能會面臨問題”。
筆到此處,不如用2014年a16z聯合創始人安德森在《為什麼BTC很重要? 》一文中對BTC價值與投機的描述來結束本週見聞:
“BTC的價值更多的基於投機而不是實際支付量,投機正在為這種貨幣建立足夠高的價格,使支付實際上成為可能,BTC貨幣必須先有價值,然後才能承受任何數量的現實世界支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