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華為率先把大模型接入手機!小藝+大模型,智慧助手智商+++
來源:新智元
好傢伙,華為HarmonyOS接入大模型,智慧助手可以這麼玩了嗎?
只需一句中文指令,華為小藝就寫出一封英文郵件:
它是在華為盤古L0基座大模型的基礎上,融入大量場景數據,對模型進行精調,最後煉成的一個L1層對話模型。
能搞定文本生成、知識查找、資料總結、智能編排、模糊/複雜意圖理解等任務。
而且也可以調用各種APP服務,實現系統級的智能化體驗。
所以,全新華為小藝,到底能做哪些事?
更聰明、更能幹、更貼心
基於大模型能力,華為小藝這一次主要在三方面做了升級:
具體能力提升包括更自然語言對話、玩機知識問答、查找生活服務、對話識別屏幕內容、生成摘要文案圖片等。
**首先,智慧交互升級讓對話、交互更自然流暢了。 **
華為小藝可以聽懂大白話,理解模糊意圖和複雜命令。
找不到最新的壁紙設置功能、也不知道功能名稱,可以直接問:
小藝也能調用服務找到滿足要求的餐廳。
比如讓它看一張邀請函,然後說:
它能夠提取出圖上地址信息,並調用地圖服務導航。
比如可以讓它設置一個晨跑場景:
小藝能夠聽懂這一長串要求,再去調用不同功能。並且可以基於手機狀態(是否連接藍牙耳機),來自行判斷是否要執行某些操作。
幫你看、讀、寫都沒問題。
比如給它看一篇英文文章,然後提問這篇文章中講了什麼?
小藝就能用中文做出通俗簡潔的解釋。
**最後,作為智慧助手,小藝現在支持更加個性化服務,也能更懂你。 **
可以當記事本、備忘錄使用,一些小事都能通過口頭完成記錄。
此外小藝建議如今也可以感知到更多用戶的高頻場景,能主動提供一站式的智慧組合建議,省去很多自己手動查找的過程。
比如在出境旅遊的場景下,出發前小藝能實時提醒最新匯率、兌換外幣、幫助用戶即時獲取目的地遊玩攻略;到達目的地後,還能提醒行李轉盤信息、一鍵開啟境外流量、快速獲取實時翻譯工具等。
據介紹,全新小藝智慧場景增加3倍,POI數量提升了7倍,能夠覆蓋核心餐飲購物門店、商圈、機場高鐵站等場景。
如沒有記憶力、對話呆板、聽不懂大白話等……
這一切當然得益於大模型的加持,不過小藝具體是怎麼做的?
小藝擁抱大模型
小藝依託的底層模型是華為盤古系列。
今年7月,華為正式發布盤古大模型3.0,並提出3層模型架構。
其中L0層基礎大模型最大版本包含1000億參數,預訓練使用了超3萬億tokens。
小藝正是在華為盤古L0基座大模型的基礎上,針對終端消費者場景構建了大量的場景數據,並對模型進行精調,最後煉成的L1層對話模型。
這能很好覆蓋普通用戶日常對話的知識範圍,並且可以增強模型對話過程中的事實性、實時性以及安全合規等。
不過眾所周知,大模型因為規模大的特性,在部署和快速響應上都很有挑戰。
部署方面,華為正在不斷增強大模型端雲協同的能力,端側大模型可以先對用戶請求和上下文信息做一層預處理,再將預處理後的request請求到雲側。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發揮端側模型響應快的優勢,又能通過雲端模型來提升問答和響應質量,同時也能更進一步保護用戶隱私數據。
而在降低推理時延上,華為小藝做了系統性工程優化,包含從底層芯片、推理框架、模型算子、輸入輸出長度等全鏈路。
通過對各個模塊時延進行拆解,研發團隊明確了各部分優化目標,利用算子融合、顯存優化、pipeline優化等方式降低時延。
同時長度和輸出長度也會影響大模型推理速度。
在這方面,華為針對不同場景的和輸出格式做了逐字分析和壓縮,最終實現推理時延減半。
**換言之,就是讓大模型成為系統的“大腦”。 **
其底層邏輯是:將用戶的任務分配給合適的系統,各個系統各司其職,同時在復雜場景上增強體驗。
具體來看小藝的典型對話流程,一共可分為三步:
第一步,接收用戶問題,基於上下文理解/小藝記憶的能力,分析問題該如何處理。
第二步,根據請求類型調用不同能力,包括元服務檢索、創意生成、知識檢索。
如果用戶發起的請求涉及到元服務,比如他詢問附近有哪些可以聚會的餐廳,這就涉及到了美食APP服務的調用,系統需要API生成,最後由服務方基於推薦機制給出響應。
如果用戶詢問的是知識問題,比如問盤古大模型有多少參數。這時系統會調用搜索引擎、對應領域知識、向量知識進行查詢,然後融合生成答案。
如果用戶的請求是生成式任務,那麼大模型自身能力即可給出回复。
最後一步,所有生成的回答會經過風控評估,再返還給用戶。
可以來看數據方面。
小藝從2017年起在HarmonyOS上線後,對普通用戶的對話習慣已經有了一定積累。在此之上,華為又構建了大量不同類型表達的語料庫,盡可能覆蓋更多文字和口語表達,讓大模型在預訓練階段中就能精通各種表達。
為了能更好評估提升小藝能力,華為構建了一個完整測試數據集。
這不僅能評測現有開放大模型能力,也能基於評測結果指導小藝在數據和能力上的構建。
想讓小藝掌握工具調用,挑戰性也很高。
設備控制需要大模型生成長達數百個token的複雜格式文本,其中不能出現任何格式錯誤,否則中控系統將無法解析和對接。
為了讓大模型能達到如此生成標準,華為一方面用摸清楚大模型的“脾氣”,同時加強大模型的代碼能力,進而增強模型的格式遵從能力,最終實現了格式幾乎百分百遵從。
而針對複雜場景,小藝的方式是先利用大模型能力充分學習和理解工具場景,再進行推理。
據了解,團隊優化模型設備控制效果從完全不可用,提升為可用度超8成。
加之原生HarmonyOS也使得優化現有API成為可能,通過這種反向適配,也能更好發揮大模型特長。
面向全場景、不局限於手機端
所以,為什麼是華為能如此迅速將大模型能力部署到智慧助手上?
在底層基礎研發的積累和攻關必不可少,不過還有一點值得關注——
華為選擇了從實際場景做切入,來確定該如何讓大模型和智慧助手乃至整個操作系統做結合。
用華為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比如有人習慣上下班開車路上獲取新聞,對於太長資訊只能看不方便聽,所以在華為小藝中出現了資訊總結的功能。
還有人發現自己在寫購物評論、生日祝福的時候總是詞窮,所以華為小藝提供了文案生成功能。
而這種對場景體驗的關注,是HarmonyOS的天生優勢。
從誕生起,HarmonyOS便沒有局限於手機端,而是面向多種終端、全場景。
如今已經打造出“1+8+N”全場景生態。
華為小藝現在也已部署在了1+8設備上,未來將結合全場景設備的業務形態,逐步把擁有大模型能力的小藝部署到消費者全場景體驗之上。
據透露,去年團隊便留意到百億規模的預訓練模型結合提示技術,已經可以帶來非常不錯的文本理解和生成能力了,並能在閒聊、問答、任務式對話上有應用。
随着最新一轮AI趋势爆发,RLHF给大模型带来显著提升,产业落地的大门正式开启。
今年生成式AI趨勢發生以來,諸多應用都選擇接入大模型能力、內置智慧助手。
但華為作為全球最懂操作系統的廠商之一,選擇從更底層切入,用大模型來重塑OS。
更底層,意味著更徹底、更全面。
但對於研發來說,挑戰也更大。
這不僅需要足夠堅實的模型底座,還需要進行系統級的融合優化,同時也對場景理解、用戶需求感知提出要求。
對應來看:華為是最早具有大模型能力的國內廠商之一;構建全棧AI開發能力;HarmonyOS覆蓋7億+設備……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華為小藝會快速接入大模型能力,讓HarmonyOS 4成為如今首個全面接入大模型的操作系統。
而作為全球最受關注的操作系統之一,HarmonyOS率先擁抱大模型,或許也會開啟一種新範式,讓人人打開手機就能體驗大模型能力,不再局限於想像之中。
全新小藝將在今年8月底開放邀請測試,並於晚些時候在搭載HarmonyOS 4.0及以上的部分機型通過OTA升級體驗,具體升級計劃稍晚公佈。
感興趣的童鞋,可以來蹲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