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將遭全球75% 的企業“封殺”? !

整理| 鄭麗媛 上市 | CSDN

繼6 月流量首次下降了9.7% 後,根據網站數據分析工具SimilarWeb 最新調查顯示,ChatGPT 出現了連續第二個月的下降:7 月其流量又下降了9.6%。

ChatGPT 訪問量下降的背後原因,SimilarWeb 猜測可能與學生放假有關。但除此之外,似乎越來越多企業也開始決定禁用ChatGPT,不僅包括三星和蘋果,此前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Verizon 和亞馬遜等公司也限制員工使用ChatGPT。

而本週,黑莓公司(BlackBerry)又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

▶ 目前全球有75% 的組織,正考慮禁止在工作場所使用ChatGPT 和其他生成式AI 應用。

▶ 61% 正在部署或考慮ChatGPT 禁令的公司表示,禁用ChatGPT 的措施將是長期或永久性的。

**為什麼企業要禁用ChatGPT? **

根據黑莓官方博客介紹,該研究數據源自其對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家近2000 名IT 決策者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推動ChatGPT 和生成式AI 禁令的,多是企業內部的技術領導層,另外近一半企業的首席執行官也發揮著主導作用:

▶ CIO(首席信息官)/ CTO(首席技術官)/ CSO(首席安全官) / IT——72%

▶ CEO(首席執行官)——48%

▶ 法律合規管理者——40%

▶ CFO(首席財務官)/ 財務——36%

▶ HR(人力資源)——32%

反對企業在工作場景使用ChatGPT 的理由有很多,約有67% 的受訪者認為ChatGPT 可能帶來的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是最大風險,其次企業的聲譽風險也是57% 的人考慮禁用ChatGPT 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早在今年3 月,黑莓曾就“組織使用ChatGPT 安全嗎?”這個話題,諮詢了公司內部的幾位安全專家,以此揭示每個組織在使用ChatGPT 或類似工具時應該注意的事情,大體來說可分為三個方面:

(1)AI 聊天機器人的數據洩漏和安全問題

如果將敏感的第三方或公司內部信息輸入ChatGPT,這些信息將成為其訓練數據的一部分,並可能與提出相關問題的其他人共享,從而導致數據洩漏。任何未經授權向ChatGPT 披露機密信息的行為,都可能違反企業的安全政策。

(2)使用AI 聊天機器人的法律考量因素

一旦ChatGPT 的安全性受到破壞,原本根據合同或法律應保護的內容就可能會被洩露,並歸咎於組織,從而影響公司的聲譽。另外,如果用ChatGPT 生成代碼,其版權歸誰所有很難界定;用ChatGPT 生成受版權保護的書面材料,如授權的開源材料等,也會產生版權問題,甚至可能會使公司違反OSS(開源軟件)許可。

還有一點很重要:服務條款規定,ChatGPT 不得用於開發任何其他AI。如果你所在公司也處於AI 領域的話,使用ChatGPT 就可能危及未來公司的AI 開發。

(3)AI 聊天機器人的隱私注意事項

ChatGPT 一直警告用戶,不要提供或輸入敏感個人信息,如姓名或電子郵件地址等。向AI 生成系統提供任何個人數據都可能被重新用於其他目的,從而導致濫用和聲譽受損,並可能違反組織對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的隱私承諾。

儘管使用ChatGPT 帶來的風險不小,不少IT 決策者也傾向於阻止這一新興技術的廣泛使用,但同時他們也承認生成式AI 應用在工作場所會產生積極影響:55% 的人認為生成式AI 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52% 的人認為其有助於創新,51% 的人認為可以增強創造力。此外,當談到使用生成式AI 工具進行網絡安全防禦時,大多數受訪者(81%)也都非常贊成。

建議採取“謹慎而積極”的態度

不僅如此,黑莓的研究數據還顯示,儘管80% 的IT 決策者認為企業有權控制員工用於業務目的的應用程序,但同時也有74% 的人認為這種禁令是對企業和辦公設備的“過度控制”。

為此,不少受訪的首席信息官和首席信息安全官(62%)表示,其公司內部已轉向統一端點管理(UEM)平台,即可對哪些應用可以連接到企業環境進行細粒度控制,通過這種方式將員工的私人數據或應用進行分開和隔離,同時又能確保企業安全得到維護。

基於以上使用ChatGPT 等生成式AI 的利與弊,黑莓公司網絡安全首席技術官Shishir Singh 呼籲,各個企業和組織應採取“謹慎而積極”的態度:“禁止在工作場所使用生成式AI 應用,可能意味著大量潛在的商業利益被扼殺。”

Shishir Singh 強調,隨著未來AI 平台的逐漸成熟和相關法規的生效,企業可能會採取靈活性政策,其中的關鍵還是在於:對工作場所使用的生成式AI 應用,要有合適的工具對其進行可見性的監控和管理。

**網友:因為不了解AI,所以要放棄AI? **

對於黑莓提供的這份調查報告,不少網友的第一反應是“黑莓居然還活著呢?”,隨後便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禁止在這些聊天機器人上透露敏感數據我可以理解,但全面禁止似乎太過分了吧?”

▶“如果我是公司負責人,我也會禁止這些面向公眾的模型,畢竟數據被盜的風險太大了,尤其是在使用插件等東西的情況下。”

▶“我所在的公司也很快就下達了禁令,但不是全面禁令,我只是不能在提示中輸入任何識別信息或敏感信息,對於一般的內容,公司沒做限制。”

除了對禁止使用ChatGPT 這一行為做出討論,部分網友認為企業做出這個決定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為AI 技術有危險,而是“人類不了解如何正確使用工具”:

▶ “這有道理,但根本來說並不是因為技術有危險,而是因為人類不了解如何正確使用工具。正如我們歷史上的大多數時代一樣,我們會害怕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這基本上意味著,在我們想出辦法之前,我們只會試圖將其拋棄,正如這次的生成式AI。 ”

那麼,你所在公司是否允許員工使用生成式AI 工具?你對於企業禁用生成式AI 工具又有何看法?

參考鏈接: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