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標、迪思們擁抱AI降本,增效的關鍵還得是人

原創:趙小滿

**來源:**大模型之家

AI帶動內容營銷行業的激烈競爭,各家都紛紛放起了“煙花秀”……

9月12日,藍色光標發布營銷行業模型Blue AI;緊接著,9月13日,迪思傳媒對外宣布正式推出公關行業首個內容營銷垂直應用模型AUTO-GPT。

圖源:藍色光標

藍色光標表示,Blue AI聚焦內容生成、思維助手、體驗創新三大主要垂直場景,實現了融合大模型與私有數據調度,讓特定場景數據融入大模型,融合受眾分析與個性化社媒創作,融合AI創意生成與創意場景衍生,實現特定人機協作方式融入大模型。

迪思則表示,AUTO-GPT是聚焦於汽車行業的專屬模型,能夠快速生成各類高質量文案,還能克服通用模型數據滯後性和專業性不足的困擾,同時保持內容的專業性、個性化和風格適應性。

一個是營銷行業的大模型,一個是汽車行業專屬模型,藍色光標和迪思們在各自的賽道上“精准定位”爭做行業“首個”。不過內容營銷大模型與通用大模型能否打出差異化的標籤,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AI能否推動營銷行業降本增效?

在這個問題上,藍色光標2023年上半年亮眼的數據交給行業一份看似滿意的答卷。

圖源:藍色光標2023年半年度報告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藍色光標實現營業收入219.89億元,同比提升31.58%;歸母淨利潤2.85億元,同比增長3303.06%;扣非淨利潤2.63億元,同比增長10.14%。

快速的恢復增長,主要得益於上半年,出海營收規模提升高速增長,出海與國內業務佔比72%、28%,出海營收158.75億元,同比增32.6%,此外,藍色光標廣告主行業遊戲、電商、互聯網及應用收入營收同比增速22.54%、62.46%、29.88%。

在全球競逐AI的浪潮之下,藍色光標上半年發布了AI²戰略。並宣稱無期限全面停止創意設計、方案撰寫、文案撰寫、短期僱員四類相關外包支出。

此舉在業內影響巨大,收入增長之下,上半年藍色光標銷售和管理費用分別同比下降4.41%和9.72%,通過嚴格的預算管理、供應鏈管理、資源配置等方式持續優化運營,推進了降本增效目標。

圖源:藍色光標2023年半年度報告

數據顯示,藍色光標上半年的應付職工薪酬減少2291萬,同比降低約10.78%。

看似AI完美推動內容營銷企業降本增效的背後,到底是AI起作用?還是企業嚴格的供應鏈管理手段起了作用?

不過從企業角度來說,AI起作用要比嚴格的管理手段更容易讓人接受,能夠彰顯企業追逐新技術、新產業,與時俱進的新態度,更易獲得股民和投資者的信心。

有公關從業人員向大模型之家表示“AI只是能夠提升日常工作效率,從一些高重複低效率的繁瑣工作中解放出來,要說到降本增效,其實最起作用的是砍掉部分外包及降薪優化手段。”

普遍的降薪優化能夠讓企業暫時的“輕裝上陣”,但也表明了傳媒行業的複蘇並不像人們期望的那樣迅速。儘管有些公司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但整個行業的複蘇仍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大模型能否驅動內容營銷新發展

首先,當人工智能/大模型成為內容營銷時代的“發言人”時,是否會對行業起到衝擊作用。

作為新營銷新公關領域的代表企業,速途網絡COO荀冠龍曾在《不確定時代的公關》中對“全公關時代”,不確定性中的確定趨勢中提到:要比以往更加重視“意見領袖”的作用,他們將是未來輿論生成的主要力量。一個更為複雜且極端的情況是,當某個危機事件的受害者和“意見領袖”兩個身份合二為一的時候,往往成為企業公關人員的最大挑戰。

不過,當“意見領袖”的身份成為人工智能時,這一切似乎變得更為棘手。

今年5月24日,科大訊飛股價一度閃崩跳水,盤中一度跌超9%,收報56.57元,下跌4.26%,對此,科大訊飛回應表示:系某生成式AI寫作虛假小作文導致。

圖片來源:網絡

其中一篇“小作文”表示,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正在考慮是否將科大訊飛、美亞柏科等加入“實體名單”,禁止它們使用美國的組件或軟件。實際上,這是2019年10月的新聞,只是將日期更改為當下。

另一篇“小作文”表示,近期科大訊飛被曝涉嫌大量採集用戶隱私數據,並將其用於人工智能研究。

實際上,這兩篇文章都是生成式AI寫的小作文。也就意味著,AIGC對於互聯網信息的“污染治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目前,AI生成的內容準確率以及“幻覺”問題依舊是AI行業要攻克的難題,AI生成的內容必定是需要人類的把控和糾正,也就回到大模型之家一直以來堅持人工智能行業“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

截至目前,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市面上一些AI產品的出現,成為了內容營銷行業從業者提升效率的工具,能夠將人類從高重複的一些低級工作中釋放出來,但是內容質量和真實性仍需要人類嚴格的把控。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在於,行業大模型的出現能否打出內容營銷行業的差異化。

目前,多家內容營銷企業也都在著重推崇公司的AI產品,受到行業特殊性限制,被大肆宣傳的這些AI工具很有可能永遠不會面向公眾開放,僅能夠在內部推廣運用,所以也無法得知其真實的性能和使用率。

圖源:迪思

從迪思發布的AUTO-GPT得知,其賦能新聞稿、講話稿、主持人串詞、邀請函、歡迎信等多種常規文案寫作,可針對如新品上市稿、試駕新聞稿、對比評測稿等具體應用場景的文案需求,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內容生成解決方案,輔助人工大幅提高辦公效率。

此時,有個疑問存在,據大模型之家測評體驗,訊飛星火、文心一言、360智腦等同樣擁有生成文案的AI產品均具備不同風格的文案功能,AUTO-GPT能否充分融合迪思對於汽車汽車服務的經驗進行增強,形成差異化,仍然需要時間驗證。

人大商學院王刊良教授曾在演講中提到:“規模化”是大規模生產時代的產物,與“個性化”時代一對一營銷的趨勢背道而馳。

大模型之家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內容營銷中只起到輔助、降本、大規模生產的作用,但增效的關鍵還是在人。在當下大模型時代,人工智能的內容生產效率的確是人類的數倍乃至無數倍,個性化和差異化是每個AI產品所追求的目標,但結合目前大模型的發展階段以及使用感受來看,目前的人工智能成為了當下大規模生產時代的產物,但在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體現中並不明顯。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