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都赌上了」微策略 Michael Saylor 谈比特币如何重塑美国、重燃人生意义

robot
摘要生成中

《邦尼区块链》在纽约数位资产峰会(DAS)上访问 MicroStrategy (微策略) 创办人 Michael Saylor,他分享了如何在疫情最黑暗的时刻,从比特币社群中找回人生的方向。他不仅谈论比特币如何拯救他的公司,更大胆预言:美国正迎来一场「数位资产革命」,并将成为全球数位资产领导国。从与白宫的互动、财政部的转向,到比特币 ETF 的创新应用,这场对话涵盖了宏观政策、产业未来与他个人的信仰转变。

从迷失到觉醒:比特币改变人生的力量

Saylor 坦言,在 2020 年疫情封锁期间,他感到人生无望、工作停滞,公司无法成长,身心俱疲。就在那时,他接触到比特币社群。「它救了我的公司,也给了我一个醒来的理由」,他说。「我本想退休,但比特币让我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他形容自己早已超越单纯投资人的角色,成为一位「比特币最大主义者」(maximalist)。「我不只是有皮在这场游戏里,我是灵魂都赌上了。」

白宫态度大转变:比特币获「国家级背书」

Saylor 描述了一个重要转捩点:美国政府从敌视转为拥抱比特币。在一场加密货币高峰会上,总统签署了「比特币战略储备」法案,财政部长也承诺推动去除反加密法规。更令人震惊的是,白宫竟公开认定比特币为「数位黄金」与「唯一真正去中心化的加密资产」。

此行动象征美国对加密产业的认可与支持。「这是过去 50 年从未有新兴产业受到白宫如此礼遇。」

(Lummis出任参议院数位资产小组委员会主席,比特币战略储备将成真?)

财政部的转向:从压制到主动引导

峰会后,Saylor 与财政部长对话,他得知美国政府计划「以周为单位」系统性地撤回所有反比特币、反加密的监管措施。不仅如此,商务部与中小企业管理局也展现高度参与意愿。

「这是我一生中看过最具创新精神的政府,比雷根与柴契尔夫人时代还果断。」Saylor 强调,这不仅是产业转机,更是一次历史性的「合法化时刻」。

比特币与利率政策:地缘政治下的新避险资产

面对降息与通膨的不确定性,Saylor 表示比特币已成为宏观交易者的最爱资产,因为它全年无休、全球流通,且被视为商品而非证券,避开监管灰区。

他批评短线交易者过度解读政策消息,反而错失比特币的长期潜力。「如果你只是一直来回买卖,那不如一开始就长期持有。」他预测,比特币未来 20 年将每年稳定上涨 30%-60%。

金融创新:比特币可转债与 BMAX ETF

Saylor 解释 MicroStrategy 如何利用可转换公司债将比特币纳入资本结构,使公司在短时间内完成募资与部署。他认为这种策略比传统企业慢吞吞的投资周期更有效率。

这个策略更近一步衍生成 ETF,有一个名为 REX Bitcoin Corporate Treasury Convertible Bond ETF (BMAX) 的基金,其投资目标是透过投资于持有比特币的公司所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来提供总回报。Saylor 认为,BMAX ETF 就是为了解决可转债市场难以触及的问题,让散户与一般机构投资人也能参与。「这是将 144A 债券市场透明化、普及化的重要一步。」

BMAX 持有部位 美国会是比特币领袖吗?超级强权的数位货币军备竞赛

Saylor 预言,未来的超级强权将会透过比特币建立自己的数位经济体系。AI、机器人、无人车,这些数位实体需要的是无摩擦、即时结算的资产,「而比特币是唯一合适的基础设施。」

他相信美国在政经实力与监管透明性上领先全球,将吸引全球资本与创新者。「这不再是灰色地带的小游戏,而是合法化的大规模变革。」

战略命名:从 MicroStrategy 到 Strategy 的品牌蜕变

Saylor 谈及公司从 MicroStrategy 更名为 Strategy,Saylor 提到简化品牌、去除历史包袱的必要。「Strategy 是全世界都会拼的单字,它代表胜利的关键。」

比特币是这世代的「共同信仰」

Saylor 最后以一种感性与哲学性的语调收尾:「比特币是唯一一场我们都能赢的赌局。」

他形容比特币社群像是一支全球运动队伍,每个人既是粉丝也是球员,互相支持,共同进退。「在这个混乱世界里,比特币是秩序的出口。这是一场有意义的战斗,我们一起赢。」

这篇文章 「灵魂都赌上了」微策略 Michael Saylor 谈比特币如何重塑美国、重燃人生意义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