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重构电信业:解析Roam如何打造全球价值交换网络

Web3重构电信行业:以Roam为例探讨区块链如何改变通信网络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传统电信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5G技术落地给运营商带来巨额投入压力,但收入模式并未得到改善,增值服务也未实现突破,反而陷入存量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数据显示,美国头部电信企业虽然收入高于互联网巨头,但盈利能力和市值均远低于后者。这反映出投资者对电信行业重资产模式和增长潜力信心不足。

电信行业一直在探索变革之路。过去虚拟运营商等尝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今,区块链和Web3技术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有望通过去中心化模式重构通信网络,将其升级为价值交换网络。

本文将基于电信行业现状,探讨区块链和Web3运营模式如何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将以去中心化电信运营商Roam为例,深入分析区块链技术如何重塑通信网络,将其升级为价值交换网络,以及这一变革可能带来的影响。

以Roam为例,阐述区块链如何重构传统电信行业

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以通信基础设施为核心,通过提供连接服务、增值业务和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盈利。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连接+生态+服务"的三层架构。

基础通信服务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移动数据、家庭宽带等。但传统语音和短信业务因OTT应用替代而大幅萎缩。运营商通过捆绑销售提升用户黏性,同时大力发展云服务、物联网等增值业务作为增长引擎。

成本方面,运营商面临重资产投入和精细化运营的双重压力。5G基站建设、频谱拍卖等推高资本开支。为降低成本,行业普遍采用共建共享、AI节能等措施。但在存量市场中,用户争夺成本居高不下,倒逼运营商转向数字化直销。

行业主要挑战来自技术迭代与跨界竞争。传统业务持续衰退,5G投资回报周期漫长,还需应对卫星宽带、云厂商等新兴对手的冲击。

运营商的转型聚焦技术升级与生态重构。在技术层面,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成为关键。在生态构建上,运营商正从"流量管道"向"数字服务引擎"转型。ESG战略也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抓手。

以Roam为例,阐述区块链如何重构传统电信行业

存量市场竞争与出海探索的困境

电信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竞争阶段,几家主要运营商在有限市场中激烈角逐,同时深耕各自的细分市场。这不仅是电信业的困境,也反映了当前整体市场经济的状况。

面对国内市场的饱和,出海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但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国际化扩张并非易事。通信行业在各国都属敏感领域,跨国经营面临诸多障碍:

  1. 市场准入限制:多数国家对外资持股比例设限,要求本地化运营;

  2. 频谱分配规则不同:各国5G频段不统一,增加跨国部署成本;

  3. 数据本地化要求:欧盟GDPR等法规限制跨境数据流动;

  4. 本地垄断格局:多数国家由2-3家本土运营商主导市场;

  5. 价格战与补贴文化:新兴市场依赖低价套餐和手机补贴,压缩利润空间。

针对这些挑战,运营商采取了不同策略,如股权投资、合资、虚拟运营等模式。但这些方式仍难以彻底摆脱地域限制,也无法根本解决有限市场中的激烈竞争问题。

因此,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化呈现"全球能力,本地交付"的特征:在核心网络层建设全球骨干网,但需遵守各国数据主权规则;在技术标准层面应对6G研发的"技术阵营化";在服务应用层高度本地化,依赖合资伙伴或本土团队运营。

Web3重构电信行业的潜力

显然,有限的全球化与在夹缝市场中求生存并非理想选择。我们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和Web3运营模式来重构电信行业。这不是简单的"区块链+",而是通过全球化、代币经济、分布式治理和开放协议,将通信网络升级为基础价值交换层,以支撑未来数字文明。

在基础设施层面,物理网络资源通过代币化实现分布式共享。Roam模式验证了用户贡献Wi-Fi热点获得代币激励的可行性,挑战传统运营商基站垄断模式。频谱资源的DAO化治理可提高利用率并创造共享收益。去中心化身份(DID)方案让用户自主掌控SIM卡数据,减少隐私风险。

跨境服务与结算的自动化成为另一突破口。基于区块链的国际漫游清算大幅缩短结算周期并降低成本。DeFi模式被引入资费体系,用户可通过质押获得通信折扣。物联网领域,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结合催生设备自治网络,实现低延迟通信。

此外,通信与金融实现深度融合:用户可通过共享带宽、数据等资源赚取收益,形成"消费-生产"闭环;DeFi机制衍生出通信保险、跨链漫游等创新服务,链上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跨国结算。

以Roam为例,阐述区块链如何重构传统电信行业

Roam:Web3去中心化电信运营商案例

Roam致力于构建全球性开放无线网络,确保人类和智能设备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实现自由、无缝和安全的网络连接。不同于传统运营商的地域局限,Roam基于区块链的全球化优势,通过搭建OpenRoaming™ Wi-Fi框架的去中心化通信网络,并接入eSIM服务,构建了全球开放、免费的无线网络。

短短两年多,Roam在全球190个国家拥有超170万个节点,用户超230万,每日进行50万次网络验证活动,成为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无线网络。Roam用户在建设和验证Wi-Fi节点时还可获得免费eSIM数据,使Roam成为能采用互联网模式运营的电信服务商。

Roam与Wi-Fi联盟及无线宽带联盟(WBA)合作,结合传统OpenRoaming™技术和Web3的DID+VC技术,构建去中心化通信网络。这不仅降低了全球网络建设成本,还实现了类似蜂窝网络的无缝登录和端到端加密功能,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和连接稳定性。

Roam鼓励用户通过App参与网络共建,分享Wi-Fi节点或升级至OpenRoaming™ Wi-Fi。用户可在全球四百万个OpenRoaming™热点间无缝连接,甚至在偏远地区也能找到Roam节点。同时,Roam的eSIM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为用户提供灵活高效的网络连接方案。

通过Wi-Fi+eSIM的全球免费接入和多样化激励机制,Roam推动了去中心化网络的快速发展。用户可通过签到、邀请好友或社交媒体互动赚取全球数据流量或Roam积分代币,创造持续稳定的收益渠道。

以Roam为例,阐述区块链如何重构传统电信行业

基于通信的价值交换网络

区块链通信网络的变革不仅重构业务模式,更是将通信网络升级为价值交换网络,从"传递信息"跃迁至"传递信息+价值+信任"的三位一体网络,成为融合价值传递、数据确权与信任协作的下一代数字社会底座。

信息传递效率:解构时空价值传输壁垒

通信技术的演进深刻重构了金融支付体系。从电报到区块链支付,通信技术通过提升信息传递效率、扩展连接边界、重构信任机制,持续推动支付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区块链采用P2P通信网络,构建无需中介的价值传输通道,效率提升数百倍。基于区块链Web3的通信网络,同样能实现价值交换效率的大幅提升。

连接边界扩展:构建普惠金融神经末梢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将支付节点延伸至物理世界每个角落。基于Roam构建的全球网络,可为所有能联网的人群(包括14亿无法触达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区块链上的银行级金融服务,实现真正的金融普惠和平权。

物联网通信技术正在创造新型支付场景,如智能电表自动抄表扣费、自动售货机无人支付等。5G网络的超低时延与海量连接能力,支撑着更多创新应用。随着AI Agent的爆发,AI之间或AI与人之间的交互也需要通信网络及其上的价值传输。

信任机制重构:InTrustlessWeTrust

比特币白皮书描绘了无需信任中介的世界,密码学与代码提供了无需信任的基础。然而,当理想主义的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交织时,如何在区块链网络上构建信任机制成为关键问题。

基于区块链技术和Web3的"链上银行"已能实现发达国家银行服务的多种功能,如储蓄、投资理财、转账、消费支付等。这些银行级服务仅需联网即可使用,可作为Roam项目的进一步衍生。随着机制重构,更多基于区块链通讯网络的金融服务将被构建,未来或催生"全球即时结算网络"、"AI自主金融体"等新形态。

以Roam为例,阐述区块链如何重构传统电信行业

结语

电信运营商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未来可能形成"中心化设施+去中心化服务"的混合模式:一类基础通信运营商将继续担任"管道工"角色,控制物理层资源,但通过API开放网络能力;另一类服务运营商,如Roam,将基于通信网络和区块链技术,以开放协议重构自身为全球价值路由中枢。用户也需从"被动消费者"转向"生态共建者",推动整个Web3通信生态发展。

Network State的理想国需要构建在通信网络之上。像Roam这样的Web3去中心化电信运营商,有望成为未来数字理想国的底层基础设施。

以Roam为例,阐述区块链如何重构传统电信行业

ROAM0.25%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consensus_failurevip
· 9小时前
电信也来玩web3了?
回复0
Probably Nothingvip
· 9小时前
你看着也就这样吧
回复0
梭哈爸爸vip
· 10小时前
资金不过是场梦罢了
回复0
SybilSlayervip
· 10小时前
感觉跟韭菜割来割去有点像
回复0
HodlNerdvip
· 10小时前
嗯,看着这里的博弈论……电信公司实际上陷入了高资本支出 + 低投资回报率的纳什均衡。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