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GB 协议主网上线,引发热议与质疑在经过两年的预热后,备受关注的比特币扩展方案 RGB 协议终于在 8 月 7 日凌晨 1 点正式上线主网。为了鼓励用户体验,开发团队同时推出了测试币 RGB,并通过官网水龙头向用户发放。尽管 RGB 只是一种测试币,但作为比特币主网上首个 RGB 资产,它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上线前 24 小时,社区中已经开始广泛流传各种打新教程,投资者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然而,当 RGB 协议真正上线后,情况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原本的热情很快被质疑和失望所取代,目前 RGB 代币的打新进度甚至不到 20%。这种态度的急剧转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GB 协议是否仍然值得参与?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RGB 协议简介RGB 协议作为比特币的链下扩展方案,将智能合约和交易数据保存在链下,同时利用比特币主网作为安全保障。它的核心技术包括一次性密封和客户端验证。一次性密封技术确保信息只能使用一次,与比特币的 UTXO 模型天然契合。通过将 RGB 资产信息和合约状态加密封装在 UTXO 中,可以有效防止双花,保证账本安全。客户端验证则允许 RGB 资产的转移在链下独立进行,无需通过比特币主网广播。这种方式既提高了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隐私保护。## RGB 代币打新流程RGB 代币的打新过程相对简单,本质上是一种空投分发模式。用户需要向项目方转账,然后按顺序获得 RGB 代币。为了避免网络拥堵,采用了锁单模式,即同一钱包在未完成分发前不能重复领取。具体步骤如下:1. 下载并创建 Bitlight 插件钱包,转入少量 BTC(0.0003-0.0005 BTC 即可)。2. 在钱包中创建 RGB UTXO 容器,建议每次创建一个,容量为 0.0001 BTC。3. 容器创建完成后,进入官方网站,连接钱包并点击 Claim 领取代币。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只能领取 50 枚 RGB 代币,且总量为 2100 万枚。按照目前的分发速度,预计至少需要 17 个小时才能完成全部分发。## 从热情到质疑尽管 RGB 协议的打新活动操作简单,但仍然引发了社区的强烈质疑,主要原因包括:1. 单次分发数量过少:每次只能领取 50 枚代币,导致分发过程过于漫长,可能会消磨市场热情。2. 项目方收费问题:每笔 Claim 交易需要向固定地址转移约 4 美元。按照总量计算,项目方可能会收取约 168 万美元。虽然项目方声称这些费用将用于未来的交易费用、做市和回购,但仍引发了社区的不信任。3. 估值争议:考虑到项目方收取的费用和用户支付的 gas 费,初始市值可能已经接近 200 万美元,在当前比特币生态中并不算低估值。## 结语RGB 协议的主网上线引发的关注度令人惊讶,不仅吸引了比特币生态的常客,还吸引了许多平时不太关注该领域的用户。这反映了市场对新技术和新机会的渴望。然而,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在比特币生态中,新协议层出不穷,每个都带着宏大的愿景。但真正能落地并产生影响的项目并不多。对于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要审慎评估每个项目的实际价值和潜力,而不是盲目追随热点。在比特币已经广为人知的今天,这个小众群体的存在,以及他们对技术和投机的热情,构成了密码货币世界中独特而魔幻的一角。
RGB协议上线主网引争议 测试币分发进度不到20%
RGB 协议主网上线,引发热议与质疑
在经过两年的预热后,备受关注的比特币扩展方案 RGB 协议终于在 8 月 7 日凌晨 1 点正式上线主网。为了鼓励用户体验,开发团队同时推出了测试币 RGB,并通过官网水龙头向用户发放。
尽管 RGB 只是一种测试币,但作为比特币主网上首个 RGB 资产,它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上线前 24 小时,社区中已经开始广泛流传各种打新教程,投资者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
然而,当 RGB 协议真正上线后,情况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原本的热情很快被质疑和失望所取代,目前 RGB 代币的打新进度甚至不到 20%。这种态度的急剧转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GB 协议是否仍然值得参与?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RGB 协议简介
RGB 协议作为比特币的链下扩展方案,将智能合约和交易数据保存在链下,同时利用比特币主网作为安全保障。它的核心技术包括一次性密封和客户端验证。
一次性密封技术确保信息只能使用一次,与比特币的 UTXO 模型天然契合。通过将 RGB 资产信息和合约状态加密封装在 UTXO 中,可以有效防止双花,保证账本安全。
客户端验证则允许 RGB 资产的转移在链下独立进行,无需通过比特币主网广播。这种方式既提高了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隐私保护。
RGB 代币打新流程
RGB 代币的打新过程相对简单,本质上是一种空投分发模式。用户需要向项目方转账,然后按顺序获得 RGB 代币。为了避免网络拥堵,采用了锁单模式,即同一钱包在未完成分发前不能重复领取。
具体步骤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只能领取 50 枚 RGB 代币,且总量为 2100 万枚。按照目前的分发速度,预计至少需要 17 个小时才能完成全部分发。
从热情到质疑
尽管 RGB 协议的打新活动操作简单,但仍然引发了社区的强烈质疑,主要原因包括:
单次分发数量过少:每次只能领取 50 枚代币,导致分发过程过于漫长,可能会消磨市场热情。
项目方收费问题:每笔 Claim 交易需要向固定地址转移约 4 美元。按照总量计算,项目方可能会收取约 168 万美元。虽然项目方声称这些费用将用于未来的交易费用、做市和回购,但仍引发了社区的不信任。
估值争议:考虑到项目方收取的费用和用户支付的 gas 费,初始市值可能已经接近 200 万美元,在当前比特币生态中并不算低估值。
结语
RGB 协议的主网上线引发的关注度令人惊讶,不仅吸引了比特币生态的常客,还吸引了许多平时不太关注该领域的用户。这反映了市场对新技术和新机会的渴望。
然而,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在比特币生态中,新协议层出不穷,每个都带着宏大的愿景。但真正能落地并产生影响的项目并不多。对于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要审慎评估每个项目的实际价值和潜力,而不是盲目追随热点。
在比特币已经广为人知的今天,这个小众群体的存在,以及他们对技术和投机的热情,构成了密码货币世界中独特而魔幻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