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亚马逊云全球副总裁:生成式AI正处于炒作周期,还未达顶峰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邵文
·“我认为我们无法否认互联网泡沫曾经存在过,但它确实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了。我相信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改变每一个职业、每一个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这需要时间。”
在生成式AI热潮下,今年美股中有七大科技股备受关注,它们分别是亚马逊(AMZN)、苹果(AAPL)、英伟达(NVDA)、特斯拉(TSLA)、Alphabet(GOOGL)、微软(MSFT)和Meta(META)。这七只股票在2023年有着极佳的开局,平均涨幅约为88%。
根据美国财经媒体Business Insider的统计,这七大科技股的总市值今年飙升了60%,即4.1万亿美元,达到11万亿美元。这几乎是德国经济规模的三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2022年底,德国经济价值略高于4万亿美元。
其中,亚马逊是华尔街最受欢迎的股票,91%的分析师对其股票给予“买入”或同等评级。标准普尔500指数股票的平均买入评级约为55%。
当前生成式AI的极高热度是否是泡沫?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全球副总裁瓦西·菲罗明(Vasi Philomin)对澎湃科技(记者回应道,“我认为我们无法否认互联网泡沫曾经存在过,但它确实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了。我相信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改变每一个职业、每一个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这需要时间。”
菲罗明直接提出记者想问的问题:我们现在是否处于炒作周期(Hype Cycle)中?并直截了当地回答:“是的。如果你看看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也称‘炒作周期’)图表,我想你应该很熟悉,我们可能还没有达到顶峰,肯定还会有更多炒作。但同时,很多人在幕后悄悄建立着有用的东西,他们在幕后实现着真实的业务用例。”
菲罗明认为,当所有的炒作消失,技术成熟度曲线开始趋于平稳并再次起飞时,能够幸存下来的公司将是那些希望从商业角度思考问题,并使所有客户能够真实构建应用程序的人,这就是他们所希望的方向。
根据Gartner最新发布的数据,全球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在2022年增长了29.7%,总额达到1203亿美元。其中亚马逊以481亿美元的收入和40%的市场份额继续引领全球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微软则以21.5%的份额位居第二。实际上,因为微软多年前对OpenAI的战略投资以及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积极参与,对于第二名(微软)对第一名(亚马逊)构成的挑战便一直是热门话题。
华尔街分析师罗布·桑德森(Rob Sanderson)认为,“由于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奋点一直集中在微软和谷歌身上,许多投资者质疑AWS是否处于不利地位。”“我们认为更多投资者很快就会认识到人工智能将推动对云需求的有意义的扩张,而AWS将成为主要参与者。”
但并非所有分析师都看好亚马逊云的增长。Itau BBA分析师蒂亚戈·阿尔维斯·卡普尔斯基斯(Thiago Alves Kapulskis)在亚马逊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亚马逊与微软云服务之间的竞争令人担忧。“由于亚马逊存在如此多的不确定性,而且Azure(微软云)与AWS存在显著差异,我们相信市场将青睐前者及其母公司,而不是后者。”这位分析师写道。
菲罗明在采访时并未回避这个问题。对于记者提及微软最新发布的一季财报,他提到,一个核心问题在于收入来源,从这个角度看两家公司业务模式存在差异——微软的核心业务可能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办公产品,而AWS是一家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为企业提供云服务。
“我们的重点是企业,我们提供的不是生产力应用程序,而是工具,我们的客户可以将这些工具应用于自己的业务工作流程中。”菲罗明表示,两者的商业模式并不相同,“如果人们使用AWS的服务,就是按调用付费。这是非常传统的AWS方式,你只支付你使用的服务。这与办公套件或微软的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