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約多空比其實分爲兩個類別:
分別是多空人數比與多空成交量比;
多空人數比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過去一段時間週期內,主動做多與主動做空的人數比,由於期貨市場的合約持倉始終是多空1:1,所以人數比並不能反映市場的資金情緒;
更多的,人數比其實反映了市場散戶與大戶之間的差異;
當價格橫盤震蕩的時候,如果多空人數比很低,說明散戶在做空,大資金是對收盤,反之亦然,所以對我來說,這個數據的參考意義並不大,因爲它只反映了市場已經發生的數據,而不具備先兆性;
至於多空量比,指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市場主動做空或主動做多的資金量比值,它通常會比較明顯的與價格產生關聯,當價格下跌時,多空量比往往會降低,反之亦然;
從這個角度來看,多空量比代表期貨市場的動能方向,畢竟大量資金做空或做多,價格必然會有變化。
但即使如此,由於現貨市場的存在,期貨資金的大額變動也不一定就能完全主導價格,所以只有在震蕩行情裏,多空量比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在趨勢行情裏,就沒有太多意義了。
因此我幾乎不會看多空比的數據,如果需要能夠反映期貨市場實際情況的數據,我建議去參考資金費率和基差(期現差值),前者可以反映短期期貨市場的激進程度,後者可以反映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的矛盾是否統一。
就醬~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