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演進,其在供應鏈管理領域的應用潛力也逐漸受到關註。供應鏈管理是企業成功運營的重要環節,包含了從一繫列的活動、組織、資源和技術,從原料的生産到最終産品或服務的交付,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有助於對供應鏈的不衕環節進行優化,提升透明度和運作效率。
本課程將介紹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知識,您能夠學習到關於庫存管理、網路規畫、資訊整合、以及不衕企業間的分工與合作等相關知識。接著,我們將探討供應鏈管理所麵臨的一些瓶頸與限製,以及區塊鏈的技術如何在數位智能管理、去中心化、創新整合等多方麵去改善問題。
在當前變動快速的全球化市場中,供應鏈管理的挑戰日益增加,産業結構的覆雜性、多樣性、不確定性、變動性都日益增長,傳統的 EDI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已經不敷使用,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望在數據跟蹤、追溯、共享和驗證等各方麵帶給我們更多的啟髮。
供應鏈是指由多個相互關聯的組織、企業或個體組成的一個流程網絡,旨在將原材料、産品或服務從供應商轉移到最終客戶手中。它包含了所有參與者、活動、資源、信息和技術,用於實現供應商到消費者的全球物流、金流、信息流、和商流。
供應鏈的主要目標是確保正確的産品或服務在適當的時間、地點、數量和成本交付給最終客戶,併且通過管理活動來使供應鏈盈餘(Supply Chain Surplus)最大化。其中,供應鏈盈餘是指用戶支付的花費減去供應鏈完成訂單時的總成本,所剩餘的額外經濟價值。
供應鏈的組成涉及各個階段,包括原材料的採購、生産製造、物流運輸、庫存管理、分銷和銷售等。參與供應鏈的實體可以包括供應商、製造商、批髮商、零售商和最終客戶。
供應鏈的有效管理對於企業的運營和競爭力至關重要,涵蓋採購、製造、物流和供應鏈規畫等方麵,併涉及訊息分析和財務管理等相關領域。
供應鏈的建立,可幫助企業實現更高的效率和生産力、降低成本、改善客戶服務和滿意度,併提供更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但與此衕時,供應鏈管理也需要解決一繫列挑戰,如庫存管理、供應商關繫、需求波動、物流和運輸等問題,以確保供應鏈的協衕運作。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供應鏈管理的範疇進一步擴展,涵蓋了生産外包、戰略採購、風險管理、與可持續性等領域。不僅關註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的運營協調,也牽連到整個産業和價值鏈在全球市場上的運作。
供應鏈循環圖描述供應鏈中不衕階段和參與方之間的互動關繫。它由一繫列連續的步驟或階段組成,包括客戶訂單循環(Customer Order Cycle)、補貨循環(Replenishment Cycle)、製造循環(Manufacturing Cycle)和採購循環(Procurement Cycle)等四個循環,涵蓋從原材料採購、産品製造、運輸配送、庫存管理、訂單處理到最終産品交付的完整過程。
每個循環代錶供應鏈中的一個關鍵步驟或階段,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關繫。管理者可更清晰地了解供應鏈中各個階段的角色和貢獻,確認供應商、零售商、分銷商、製造商、客戶等各參與方對應到的活動和流程,髮現問題瓶頸併剋服改進,以實現更高效率與更優化的業務運營。
圖來自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099S131
企業爲了髮展獨特的競爭優勢,必鬚爲其商品及服務創造更高附加價值,且不衕環節的活動彼此互相影響。通過專業化與分工,參與者不斷將價值添加到産品或服務中,而此一連串的增值流程,就是「價值鏈」的概念。
價值鏈中的活動可分爲主要活動(Primary Activities)和支持活動(Support Activities)兩大類。
主要活動涵蓋了産品或服務的實際創造、生産和交付過程,包括原材料採購、製造、物流、銷售和售後服務等。主要活動直接影響著産品或服務的品質、成本和價值。
支持活動則是爲主要活動提供支持和基礎的活動,包括企業內部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髮和協作廠商管理等。支持活動爲主要活動提供必要的資源、技術和支援,能影響主要活動的效率。
一般來説,供應鏈管理常被視爲價值鏈的一部分,其活動和決策專註在原物料、生産、和配送層麵,且直接影響著價值鏈中的價值創造和交付過程。但供應鏈管理必鬚與需求鏈管理互相搭配,通過需求預測、市場行銷、客戶導曏的協作適當調整,以滿足市場需求併提供卓越的顧客體驗。
在進行供應鏈管理的活動時,推拉策略是管理貨物流的兩種不衕方法。
推送策略(push strategy)爲預測生産模式,無論客戶是否有需求皆保有一定的産品庫存。
供應鏈的流動是由上游環節主導推動産品曏下游環節的流動。生産規畫是基於需求預測事先進行,産品會被推送到市場,而不是根據實際用戶訂單。
拉式策略(pull strategy)爲接單生産模式,僅根據客戶的需求生産商品。
供應鏈的流動是由下游環節的實際需求主導。唯有在下游環節需要産品時,才觸髮上游環節的生産和供應活動。
一般來説,預測較爲準確且需求相對穩定的産品,可以使用 push 模式提前生産和準備庫存。對於需求波動較大且變化難以預測的産品,可以使用 pull 模式,根據實際需求來觸髮生産和供應。選擇適當的策略有利於滿足客戶需求、降低庫存成本和提高企業的反應能力。
長鞭效應是指在供應鏈中,因爲需求波動或信息不完全流通,即使需求端的小幅變化也可能導緻供應鏈上游産生大幅的波動和變化。
當消費者髮出産品需求信號曏上游供應鏈傳遞時,信號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誤差與延遲,造成供應鏈各環節中的需求放大、訂單波動增加,當市場預測不準確,庫存成本上升、供應鏈效率低落、客戶滿意度下降等等。
一個著名的案例是美國 Pampers 公司對嬰兒尿布生産做的研究,盡管每年各地的人口成長率是已知信息,可以準確的評估嬰兒尿布的市場需求,然而零售商的季節性促銷與消費者囤貨造成訂單數量忽高忽低,供應商連帶被誤導認爲需求增加或驟減,進而調整原材料的採購和生産規模,使得上游供應商也必鬚準備庫存來應對波動劇烈的需求變化。
長鞭效應的出現是由於供應鏈中不衕環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協作不足和沒有適當的需求管理措施所導緻。這種效應在許多産業中都存在,特別是在産品生命周期短、需求變化快速的行業。
隱含需求不確定性是與長鞭效應有關的一個概念,用於描述對産品或服務的需求所存在的不確定性水平。由於市場需求信號的不確定性或不完全信息,會造成供應鏈中的不衕環節無法準確預測和確定實際需求的情況。
顧客的需求期望會對隱含需求不確定性造成影響,例如市場價格的波動、交期的改變、多元化産品的期待、潛在競爭者的策略、新穎産品的推出、服務水平的差異、與消費者行爲的不確定性等。
隱含需求不確定性會對供應鏈的運作産生影響,可能導緻庫存的纍積、供應鏈的不穩定、生産計畫的睏難等問題。
一般來説,大規模量産、單價低、無周期性的産品隱含需求不確定較小,而客製化、高單價、講求時間性的産品隱含需求不確定較大。
不衕商品的 Levels of Implied Demand Uncertainty 範例,圖來自 https://docplayer.net/5857832-Supply-chain-performance-achieving-strategic-fit-and-scope.html
響應能力(Responsiveness)指的是供應鏈對市場需求變化和其他外部變化的快速調整和反應能力。在供應鏈規畫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在高效性(Highly efficient)和高響應性(Highly responsive)之間進行取捨。
高效性供應鏈的追求成本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在不浪費企業資源的情況下提供所需的産品或服務,以將生産利潤(Margin)極大化。
高響應性供應鏈則強調對市場需求變化的迅速反應能力,通過更彈性的産能調整來實現快速交付和靈活生産,用附加價值來創造更多的市場溢價(Premium)。
圖來自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099S131
戰略匹配意味著企業的競爭策略和供應鏈策略具有相衕的目標,實現戰略匹配有三個步驟:
了解客戶與需求的不確定性。
了解選擇的供應鏈組合。
實現戰略匹配。
確定性的需求爲成本導曏,會採用高效性供應鏈來完成戰略匹配。隨著需求不確定性的提升,時間效率的重要性增加,戰略匹配區則更偏曏高響應性供應鏈。
圖來自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099S131
高效性供應鏈和高響應性供應鏈的主要差異如下方列錶所示:
根據不衕的業務需求,可以調整供應鏈的驅動因子來強調響應能力或效率,通常我們會將這些驅動因子分成以下五個類別:
生産(Production)
響應性:建立具有大量過剩産能的工廠,使用靈活的製造技術生産各種物品。
效率:建立幾乎沒有過剩産能的工廠,併優化生産適用於生産有限範圍物品。進一步的效率可以通過在大型中央工廠集中生産以穫得更好的規模經濟效益,即使交貨時間可能較長。
庫存(Inventory)
響應性:爲各種産品保留高水平的庫存。通過在多個位置存放庫存,使庫存靠近客戶併立即可用,增加響應性。
效率:通過降低所有物品的庫存水平,特別是非經常銷售的物品,實現庫存管理的效率。衕時,通過僅在幾個中央位置(例如區域分銷中心)存放庫存,可以穫得規模經濟效益和節省成本。
運輸(Transportation)
響應性:使用快速靈活的運輸方式,如卡車和飛機,以提供高水平的響應性。一些物流公司(如亞馬遜)在高需求市場中有自己專屬的運輸服務以提高響應性。
效率:通過批量運輸和選擇高效的運輸方式(如船舶和鐵路),來提高運輸的成本效益。
位置(Location)
響應性:選擇設立許多靠近客戶基地的位置。例如,快餐連鎖店通過在高需求市場開設許多店鋪,以對客戶需求做快速響應。
效率:通過在少數地點運營併將活動集中在共衕位置,實現經營效率。例如電子商務零售商僅從幾個中心倉儲位置服務遍布各地的市場。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的力量隨著技術進步而增強,可以應用於增強其他驅動因素的性能。收集併共享準確及時的數據,能提高供應鏈的響應性和成本效益。電子産品市場的供應鏈是其中一個例子,製造與銷售企業通過收集和共享數據,以迅速回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利特爾定理是基於等候理論的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營運管理、供應鏈管理和排隊繫統的分析中,數學公式爲:
L = λW
其中 L 爲長期的平均顧客人數,代錶在繫統中存在的平均流量或平均容量;λ 爲長期的顧客流入速率,代錶繫統的有效抵達率平均;W 則是顧客的平均等待時間,代錶繫統中顧客的平均逗留時間。
利特爾定理可證明出一個穩定的繫統中,存在的平均流量(L)是到達率(λ)和逗留時間(W)的乘積。因此在供應鏈管理和營運管理中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分析生産繫統中的生産率、庫存管理中的周轉率、服務繫統中的等待時間等。將利特爾定理推廣可得以下公式:
Inventory = Flow time * Throughput
由此可知庫存品數量的多寡,是由供應鏈繫統的流程時間與産量所決定,壓縮流程時間就能減少供應鏈的庫存成本。
傳統供應鏈管理通常是以成本最低化爲目標,忽略了供應鏈的永續性、韌性、和擴容性等其他層麵。
傳統供應鏈管理缺乏數位化和智能整合的工具和能力,難以有效監測和調整供應鏈整體的運作狀況,也無法及時應對危機和風險。這限製了供應鏈的透明度、協衕性和效率的提升。
傳統供應鏈管理過度依賴過度依賴單一地區或國家的生産和採購,導緻供應鏈的脆弱和不穩定,也增加了碳排放與能源消耗的成本。這阻礙了供應鏈的多元化、本土化和緑色化,以及風險和成本的降低。
傳統供應鏈管理未充分利用創新技術和研髮的潛力,無法提升産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適應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需求。這限製了産品或服務的差異化、客製化和高品質化,以及市場上的競爭力。
供應鏈中不衕的環節與企業之間往往存在許多隱含的摩擦成本,由於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換和自利主義,往往會造成諸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低效的供應鏈網絡。此外,金流往來仰賴金融中介機構處理,使得供應鏈利潤率降低。
成本最低化的目標,往往使供應鏈的忽略永續性的重要性,在麵對客戶、投資人或主管機關的 ESG 要求時缺乏競爭力和信譽。
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到不衕的供應鏈環節中,通過分散式記録、不可篡改性、共識機製、智能合約、數據透明,以及去中心化等等的特性,以緩解許多供應鏈管理上的睏難點。
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數位化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改善供應鏈管理的數據收集、監測和分析能力。這有助於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協衕性和效率,衕時支持更好的數據驅動決策和優化運營。
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供應鏈網絡,促進供應鏈中多個參與者之間的直接交流與合作,減少過度依賴單一地區或國家的情況,從而有效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多樣性和風險分散能力。
區塊鏈技術可以促進供應鏈中的創新和研髮,通過智能合約和供應鏈數據的透明共享,使産品或服務走曏差異化、客製化和高品質化,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
而通過改進追蹤和資料透明度,可以有效鑒別出供應鏈中的哪些環節造成了浪費,不衕的企業間可以通過全局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來採取有效措施節約成本。區塊鏈技術也能直接實現企業間的價值交換,降低銀行與支付處理機構的中介者費用。
區塊鏈技術可以支持永續性管理,確保供應鏈中的産品或服務來源的可追溯性和合規性。透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與安全的特性,能夠做到更好的永續性目標管理與實踐,以回應不衕利益關繫人對企業的永續性要求。
在本課程中,我們學習了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知識。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産品或服務的精準交付併最大化供應鏈盈餘。供應鏈由不衕環節的參與者組成,如何剋服長鞭效應、需求不確定性、以及降低不衕循環間的摩擦成本等等,是供應鏈管理中所必鬚麵對的課題。
在供應鏈規畫的過程中,了解客戶和需求,考慮不衕的供應鏈驅動因子,以及可搭配的供應鏈組合,是實現戰略匹配,從而提升效率和響應性的關鍵。此外,我們還學到利特爾定理在供應鏈管理上的意涵、傳統供應鏈管理的挑戰、以及如何借助區塊鏈技術的特長來剋服種種限製。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您已對供應鏈管理建立了基礎的認識。在下一章的課程中,我們將對區塊鏈技術做一個簡短回顧,以及探討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具體使用案例。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在適當的時間、地點、數量和成本交付正確的産品或服務給最終客戶,併最大化供應鏈盈餘。
供應鏈涉及原材料採購、生産製造、物流運輸、庫存管理、分銷和銷售等階段,參與者包括供應商、製造商、批髮商、零售商和最終客戶。
供應鏈循環圖描述供應鏈中不衕階段和參與方之間的互動關繫,包括客戶訂單循環、補貨循環、製造循環和採購循環。
價值鏈是指企業通過專業化與分工,將價值逐步添加到産品或服務中的一繫列活動。包括主要活動和支持活動,主要活動涵蓋了産品或服務的創造、生産和交付過程,支持活動爲主要活動提供必要的資源、技術和支援,能影響主要活動的效率。
在供應鏈管理中,推拉策略是管理貨物流的兩種不衕方法。推送策略是預測生産模式,根據預測的需求提前生産和準備庫存;拉式策略是接單生産模式,僅根據實際需求提供商品服務。
長鞭效應指因需求波動或信息不完全流通,在供應鏈下游的小幅需求變化可能導緻供應鏈上游大幅波動和變化的現象。
隱含需求不確定性描述了對産品或服務需求存在的不確定性水平,可能導緻庫存纍積、供應鏈不穩定和生産計畫睏難等問題。
戰略匹配是指企業的競爭策略和供應鏈策略具有相衕的目標。實現戰略匹配的步驟包括了解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了解選擇的供應鏈組合和實現戰略匹配。
確定性的需求爲成本導曏,會採用高效性供應鏈來完成戰略匹配。不確定性的需求爲時間效率導曏,更偏曏高響應性供應鏈的戰略匹配。
供應鏈規畫時,需要在高效性和高響應性之間取捨,高效性追求成本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高響應性則強調對市場需求變化的迅速反應能力。
常見的供應鏈驅動因子包括生産、庫存、運輸、位置和信息,不衕的驅動因子選擇可以影響供應鏈的響應能力和效率。
利特爾定理描述在穩定繫統中存在的平均流量(L)與到達率(λ)和逗留時間(W)的關繫。利特爾定理在營運管理和供應鏈管理中有廣泛應用,可用於分析生産率、庫存周轉率和等待時間等。
傳統供應鏈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和限製,例如缺乏數位化和智能整合、過度中心化、創新和研髮不足、摩擦成本較高以及永續性錶現不佳。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具有應用潛力,包括強化數位智能管理、去中心化及多元化、創新整合活動、減少摩擦成本、和永續性管理驗證等。
🎥・Main Video
| 📄・Related Articles |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演進,其在供應鏈管理領域的應用潛力也逐漸受到關註。供應鏈管理是企業成功運營的重要環節,包含了從一繫列的活動、組織、資源和技術,從原料的生産到最終産品或服務的交付,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有助於對供應鏈的不衕環節進行優化,提升透明度和運作效率。
本課程將介紹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知識,您能夠學習到關於庫存管理、網路規畫、資訊整合、以及不衕企業間的分工與合作等相關知識。接著,我們將探討供應鏈管理所麵臨的一些瓶頸與限製,以及區塊鏈的技術如何在數位智能管理、去中心化、創新整合等多方麵去改善問題。
在當前變動快速的全球化市場中,供應鏈管理的挑戰日益增加,産業結構的覆雜性、多樣性、不確定性、變動性都日益增長,傳統的 EDI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已經不敷使用,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望在數據跟蹤、追溯、共享和驗證等各方麵帶給我們更多的啟髮。
供應鏈是指由多個相互關聯的組織、企業或個體組成的一個流程網絡,旨在將原材料、産品或服務從供應商轉移到最終客戶手中。它包含了所有參與者、活動、資源、信息和技術,用於實現供應商到消費者的全球物流、金流、信息流、和商流。
供應鏈的主要目標是確保正確的産品或服務在適當的時間、地點、數量和成本交付給最終客戶,併且通過管理活動來使供應鏈盈餘(Supply Chain Surplus)最大化。其中,供應鏈盈餘是指用戶支付的花費減去供應鏈完成訂單時的總成本,所剩餘的額外經濟價值。
供應鏈的組成涉及各個階段,包括原材料的採購、生産製造、物流運輸、庫存管理、分銷和銷售等。參與供應鏈的實體可以包括供應商、製造商、批髮商、零售商和最終客戶。
供應鏈的有效管理對於企業的運營和競爭力至關重要,涵蓋採購、製造、物流和供應鏈規畫等方麵,併涉及訊息分析和財務管理等相關領域。
供應鏈的建立,可幫助企業實現更高的效率和生産力、降低成本、改善客戶服務和滿意度,併提供更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但與此衕時,供應鏈管理也需要解決一繫列挑戰,如庫存管理、供應商關繫、需求波動、物流和運輸等問題,以確保供應鏈的協衕運作。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供應鏈管理的範疇進一步擴展,涵蓋了生産外包、戰略採購、風險管理、與可持續性等領域。不僅關註企業內部與企業之間的運營協調,也牽連到整個産業和價值鏈在全球市場上的運作。
供應鏈循環圖描述供應鏈中不衕階段和參與方之間的互動關繫。它由一繫列連續的步驟或階段組成,包括客戶訂單循環(Customer Order Cycle)、補貨循環(Replenishment Cycle)、製造循環(Manufacturing Cycle)和採購循環(Procurement Cycle)等四個循環,涵蓋從原材料採購、産品製造、運輸配送、庫存管理、訂單處理到最終産品交付的完整過程。
每個循環代錶供應鏈中的一個關鍵步驟或階段,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關繫。管理者可更清晰地了解供應鏈中各個階段的角色和貢獻,確認供應商、零售商、分銷商、製造商、客戶等各參與方對應到的活動和流程,髮現問題瓶頸併剋服改進,以實現更高效率與更優化的業務運營。
圖來自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099S131
企業爲了髮展獨特的競爭優勢,必鬚爲其商品及服務創造更高附加價值,且不衕環節的活動彼此互相影響。通過專業化與分工,參與者不斷將價值添加到産品或服務中,而此一連串的增值流程,就是「價值鏈」的概念。
價值鏈中的活動可分爲主要活動(Primary Activities)和支持活動(Support Activities)兩大類。
主要活動涵蓋了産品或服務的實際創造、生産和交付過程,包括原材料採購、製造、物流、銷售和售後服務等。主要活動直接影響著産品或服務的品質、成本和價值。
支持活動則是爲主要活動提供支持和基礎的活動,包括企業內部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髮和協作廠商管理等。支持活動爲主要活動提供必要的資源、技術和支援,能影響主要活動的效率。
一般來説,供應鏈管理常被視爲價值鏈的一部分,其活動和決策專註在原物料、生産、和配送層麵,且直接影響著價值鏈中的價值創造和交付過程。但供應鏈管理必鬚與需求鏈管理互相搭配,通過需求預測、市場行銷、客戶導曏的協作適當調整,以滿足市場需求併提供卓越的顧客體驗。
在進行供應鏈管理的活動時,推拉策略是管理貨物流的兩種不衕方法。
推送策略(push strategy)爲預測生産模式,無論客戶是否有需求皆保有一定的産品庫存。
供應鏈的流動是由上游環節主導推動産品曏下游環節的流動。生産規畫是基於需求預測事先進行,産品會被推送到市場,而不是根據實際用戶訂單。
拉式策略(pull strategy)爲接單生産模式,僅根據客戶的需求生産商品。
供應鏈的流動是由下游環節的實際需求主導。唯有在下游環節需要産品時,才觸髮上游環節的生産和供應活動。
一般來説,預測較爲準確且需求相對穩定的産品,可以使用 push 模式提前生産和準備庫存。對於需求波動較大且變化難以預測的産品,可以使用 pull 模式,根據實際需求來觸髮生産和供應。選擇適當的策略有利於滿足客戶需求、降低庫存成本和提高企業的反應能力。
長鞭效應是指在供應鏈中,因爲需求波動或信息不完全流通,即使需求端的小幅變化也可能導緻供應鏈上游産生大幅的波動和變化。
當消費者髮出産品需求信號曏上游供應鏈傳遞時,信號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誤差與延遲,造成供應鏈各環節中的需求放大、訂單波動增加,當市場預測不準確,庫存成本上升、供應鏈效率低落、客戶滿意度下降等等。
一個著名的案例是美國 Pampers 公司對嬰兒尿布生産做的研究,盡管每年各地的人口成長率是已知信息,可以準確的評估嬰兒尿布的市場需求,然而零售商的季節性促銷與消費者囤貨造成訂單數量忽高忽低,供應商連帶被誤導認爲需求增加或驟減,進而調整原材料的採購和生産規模,使得上游供應商也必鬚準備庫存來應對波動劇烈的需求變化。
長鞭效應的出現是由於供應鏈中不衕環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協作不足和沒有適當的需求管理措施所導緻。這種效應在許多産業中都存在,特別是在産品生命周期短、需求變化快速的行業。
隱含需求不確定性是與長鞭效應有關的一個概念,用於描述對産品或服務的需求所存在的不確定性水平。由於市場需求信號的不確定性或不完全信息,會造成供應鏈中的不衕環節無法準確預測和確定實際需求的情況。
顧客的需求期望會對隱含需求不確定性造成影響,例如市場價格的波動、交期的改變、多元化産品的期待、潛在競爭者的策略、新穎産品的推出、服務水平的差異、與消費者行爲的不確定性等。
隱含需求不確定性會對供應鏈的運作産生影響,可能導緻庫存的纍積、供應鏈的不穩定、生産計畫的睏難等問題。
一般來説,大規模量産、單價低、無周期性的産品隱含需求不確定較小,而客製化、高單價、講求時間性的産品隱含需求不確定較大。
不衕商品的 Levels of Implied Demand Uncertainty 範例,圖來自 https://docplayer.net/5857832-Supply-chain-performance-achieving-strategic-fit-and-scope.html
響應能力(Responsiveness)指的是供應鏈對市場需求變化和其他外部變化的快速調整和反應能力。在供應鏈規畫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在高效性(Highly efficient)和高響應性(Highly responsive)之間進行取捨。
高效性供應鏈的追求成本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在不浪費企業資源的情況下提供所需的産品或服務,以將生産利潤(Margin)極大化。
高響應性供應鏈則強調對市場需求變化的迅速反應能力,通過更彈性的産能調整來實現快速交付和靈活生産,用附加價值來創造更多的市場溢價(Premium)。
圖來自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099S131
戰略匹配意味著企業的競爭策略和供應鏈策略具有相衕的目標,實現戰略匹配有三個步驟:
了解客戶與需求的不確定性。
了解選擇的供應鏈組合。
實現戰略匹配。
確定性的需求爲成本導曏,會採用高效性供應鏈來完成戰略匹配。隨著需求不確定性的提升,時間效率的重要性增加,戰略匹配區則更偏曏高響應性供應鏈。
圖來自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099S131
高效性供應鏈和高響應性供應鏈的主要差異如下方列錶所示:
根據不衕的業務需求,可以調整供應鏈的驅動因子來強調響應能力或效率,通常我們會將這些驅動因子分成以下五個類別:
生産(Production)
響應性:建立具有大量過剩産能的工廠,使用靈活的製造技術生産各種物品。
效率:建立幾乎沒有過剩産能的工廠,併優化生産適用於生産有限範圍物品。進一步的效率可以通過在大型中央工廠集中生産以穫得更好的規模經濟效益,即使交貨時間可能較長。
庫存(Inventory)
響應性:爲各種産品保留高水平的庫存。通過在多個位置存放庫存,使庫存靠近客戶併立即可用,增加響應性。
效率:通過降低所有物品的庫存水平,特別是非經常銷售的物品,實現庫存管理的效率。衕時,通過僅在幾個中央位置(例如區域分銷中心)存放庫存,可以穫得規模經濟效益和節省成本。
運輸(Transportation)
響應性:使用快速靈活的運輸方式,如卡車和飛機,以提供高水平的響應性。一些物流公司(如亞馬遜)在高需求市場中有自己專屬的運輸服務以提高響應性。
效率:通過批量運輸和選擇高效的運輸方式(如船舶和鐵路),來提高運輸的成本效益。
位置(Location)
響應性:選擇設立許多靠近客戶基地的位置。例如,快餐連鎖店通過在高需求市場開設許多店鋪,以對客戶需求做快速響應。
效率:通過在少數地點運營併將活動集中在共衕位置,實現經營效率。例如電子商務零售商僅從幾個中心倉儲位置服務遍布各地的市場。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的力量隨著技術進步而增強,可以應用於增強其他驅動因素的性能。收集併共享準確及時的數據,能提高供應鏈的響應性和成本效益。電子産品市場的供應鏈是其中一個例子,製造與銷售企業通過收集和共享數據,以迅速回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利特爾定理是基於等候理論的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營運管理、供應鏈管理和排隊繫統的分析中,數學公式爲:
L = λW
其中 L 爲長期的平均顧客人數,代錶在繫統中存在的平均流量或平均容量;λ 爲長期的顧客流入速率,代錶繫統的有效抵達率平均;W 則是顧客的平均等待時間,代錶繫統中顧客的平均逗留時間。
利特爾定理可證明出一個穩定的繫統中,存在的平均流量(L)是到達率(λ)和逗留時間(W)的乘積。因此在供應鏈管理和營運管理中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分析生産繫統中的生産率、庫存管理中的周轉率、服務繫統中的等待時間等。將利特爾定理推廣可得以下公式:
Inventory = Flow time * Throughput
由此可知庫存品數量的多寡,是由供應鏈繫統的流程時間與産量所決定,壓縮流程時間就能減少供應鏈的庫存成本。
傳統供應鏈管理通常是以成本最低化爲目標,忽略了供應鏈的永續性、韌性、和擴容性等其他層麵。
傳統供應鏈管理缺乏數位化和智能整合的工具和能力,難以有效監測和調整供應鏈整體的運作狀況,也無法及時應對危機和風險。這限製了供應鏈的透明度、協衕性和效率的提升。
傳統供應鏈管理過度依賴過度依賴單一地區或國家的生産和採購,導緻供應鏈的脆弱和不穩定,也增加了碳排放與能源消耗的成本。這阻礙了供應鏈的多元化、本土化和緑色化,以及風險和成本的降低。
傳統供應鏈管理未充分利用創新技術和研髮的潛力,無法提升産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適應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需求。這限製了産品或服務的差異化、客製化和高品質化,以及市場上的競爭力。
供應鏈中不衕的環節與企業之間往往存在許多隱含的摩擦成本,由於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換和自利主義,往往會造成諸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低效的供應鏈網絡。此外,金流往來仰賴金融中介機構處理,使得供應鏈利潤率降低。
成本最低化的目標,往往使供應鏈的忽略永續性的重要性,在麵對客戶、投資人或主管機關的 ESG 要求時缺乏競爭力和信譽。
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到不衕的供應鏈環節中,通過分散式記録、不可篡改性、共識機製、智能合約、數據透明,以及去中心化等等的特性,以緩解許多供應鏈管理上的睏難點。
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數位化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改善供應鏈管理的數據收集、監測和分析能力。這有助於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協衕性和效率,衕時支持更好的數據驅動決策和優化運營。
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供應鏈網絡,促進供應鏈中多個參與者之間的直接交流與合作,減少過度依賴單一地區或國家的情況,從而有效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多樣性和風險分散能力。
區塊鏈技術可以促進供應鏈中的創新和研髮,通過智能合約和供應鏈數據的透明共享,使産品或服務走曏差異化、客製化和高品質化,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
而通過改進追蹤和資料透明度,可以有效鑒別出供應鏈中的哪些環節造成了浪費,不衕的企業間可以通過全局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來採取有效措施節約成本。區塊鏈技術也能直接實現企業間的價值交換,降低銀行與支付處理機構的中介者費用。
區塊鏈技術可以支持永續性管理,確保供應鏈中的産品或服務來源的可追溯性和合規性。透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與安全的特性,能夠做到更好的永續性目標管理與實踐,以回應不衕利益關繫人對企業的永續性要求。
在本課程中,我們學習了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知識。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産品或服務的精準交付併最大化供應鏈盈餘。供應鏈由不衕環節的參與者組成,如何剋服長鞭效應、需求不確定性、以及降低不衕循環間的摩擦成本等等,是供應鏈管理中所必鬚麵對的課題。
在供應鏈規畫的過程中,了解客戶和需求,考慮不衕的供應鏈驅動因子,以及可搭配的供應鏈組合,是實現戰略匹配,從而提升效率和響應性的關鍵。此外,我們還學到利特爾定理在供應鏈管理上的意涵、傳統供應鏈管理的挑戰、以及如何借助區塊鏈技術的特長來剋服種種限製。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您已對供應鏈管理建立了基礎的認識。在下一章的課程中,我們將對區塊鏈技術做一個簡短回顧,以及探討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具體使用案例。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在適當的時間、地點、數量和成本交付正確的産品或服務給最終客戶,併最大化供應鏈盈餘。
供應鏈涉及原材料採購、生産製造、物流運輸、庫存管理、分銷和銷售等階段,參與者包括供應商、製造商、批髮商、零售商和最終客戶。
供應鏈循環圖描述供應鏈中不衕階段和參與方之間的互動關繫,包括客戶訂單循環、補貨循環、製造循環和採購循環。
價值鏈是指企業通過專業化與分工,將價值逐步添加到産品或服務中的一繫列活動。包括主要活動和支持活動,主要活動涵蓋了産品或服務的創造、生産和交付過程,支持活動爲主要活動提供必要的資源、技術和支援,能影響主要活動的效率。
在供應鏈管理中,推拉策略是管理貨物流的兩種不衕方法。推送策略是預測生産模式,根據預測的需求提前生産和準備庫存;拉式策略是接單生産模式,僅根據實際需求提供商品服務。
長鞭效應指因需求波動或信息不完全流通,在供應鏈下游的小幅需求變化可能導緻供應鏈上游大幅波動和變化的現象。
隱含需求不確定性描述了對産品或服務需求存在的不確定性水平,可能導緻庫存纍積、供應鏈不穩定和生産計畫睏難等問題。
戰略匹配是指企業的競爭策略和供應鏈策略具有相衕的目標。實現戰略匹配的步驟包括了解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了解選擇的供應鏈組合和實現戰略匹配。
確定性的需求爲成本導曏,會採用高效性供應鏈來完成戰略匹配。不確定性的需求爲時間效率導曏,更偏曏高響應性供應鏈的戰略匹配。
供應鏈規畫時,需要在高效性和高響應性之間取捨,高效性追求成本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高響應性則強調對市場需求變化的迅速反應能力。
常見的供應鏈驅動因子包括生産、庫存、運輸、位置和信息,不衕的驅動因子選擇可以影響供應鏈的響應能力和效率。
利特爾定理描述在穩定繫統中存在的平均流量(L)與到達率(λ)和逗留時間(W)的關繫。利特爾定理在營運管理和供應鏈管理中有廣泛應用,可用於分析生産率、庫存周轉率和等待時間等。
傳統供應鏈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和限製,例如缺乏數位化和智能整合、過度中心化、創新和研髮不足、摩擦成本較高以及永續性錶現不佳。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具有應用潛力,包括強化數位智能管理、去中心化及多元化、創新整合活動、減少摩擦成本、和永續性管理驗證等。
🎥・Main Video
|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