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偶像應援 · Gate送你直達 Token of Love! 🎶
家人們,現在在Gate廣場爲 打 Token of Love CALL,20 張音樂節門票等你來瓜分!🔥
泫雅 / SUECO / DJ KAKA / CLICK#15 —— 你最期待誰?快來一起應援吧!
📌 參與方式(任選,參與越多中獎幾率越高!)
1️⃣ 本帖互動
點讚 & 轉發本帖 + 投票你最愛的藝人
評論區打出 “我在 Gate 廣場爲 Token of Love 打 Call !”
2️⃣ 廣場發帖爲 TA 打 Call
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發帖內容任選:
🎵 最想現場聽到的歌 + 心情宣言
📣 應援口號(例:泫雅女王衝鴨!Gate廣場全員打 Call!)
😎 自制表情包/海報/短視頻(加分項,更容易中獎!)
3️⃣ 推特 / 小紅書發帖打 Call
同樣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內容同上,記得回鏈到表單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008
🎟️ 獎勵安排
廣場優質發帖用戶:8張門票
廣場幸運互動用戶:2張門票
Twitter 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小紅書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 優質帖文將根據文章豐富度、熱度、創意度綜合評分,禁止小號水貼,原創發帖更易獲獎!
🕒 8
專訪返景星達CEO李強:AR行業爆發拐點將至
金色財經記者Jessy
互聯網的發展經歷了Web1.0、Web2.0、到如今正在邁向Web3.0的過程中。與此網絡發展路徑所對應的硬件的發展也經歷了從PC到智能手機的演變,而對應Web3.0網絡形態的硬件應該是什麼?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是VR、AR或者是MR等等。返景星達CEO李強在“FMIF2023未來元宇宙創新論壇”上接受金色財經採訪時表示,目前,技術的成熟已經到了臨門一腳的階段,等一個合適時機便會迎來大面積的爆發。在他看來,目前全球範圍上來看,在AR領域國內和全球其他國家的技術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齊頭並進,有機會在這個領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返景星達(及其前身:雅士星達)在此領域深耕9年,經歷多輪行業波峰波谷,從2014年開始投身此領域,對行業爆發充滿信心。
以下是對談實錄:
金色財經:請李總先簡單介紹下返景星達以及目前在做的事情。
李強:我們是一家位於深圳的專注AR VR領域的智能硬件製造商,前身成立於2014年,國內第一批做VR AR的方案商。在這9年的時間裡,我們開發了50多款AR、VR的硬件,量產超過20萬台。目前我們專屬的3個產品線方向:一個是無線分體式AR眼鏡,一個是birdbath觀影方案,一個是小體積的AR一體機眼鏡。
金色財經:返景星達同時涉獵AR和VR領域,我們觀察到VR品牌從10年前100多家,到目前的10餘家企業,這中間發生了怎樣的一個變遷,您的觀察是什麼?
李強:返景星達做為國內最早一批投身AR VR硬件開發的公司,過去9年時間經歷和多輪行業的波峰波谷,見證了VR行業百花齊放百舸爭鳴的時代,也見證了優秀VR企業逐漸脫穎而出的過程。
VR企業從2014年100-150個品牌逐漸變為目前大概10家品牌,我認為是一個良性發展,品牌、資源、資金、技術、人才乃至市場份額聚集到少數頭部優秀企業的過程,這是一個非常良性健康的過程。我個人的觀點,目前這個進程也沒有完全結束,後續這10餘家企業還會進一步聚集整合,最後會出現3-5家VR領域的行業巨頭。這些VR巨頭一旦成型,對國內的VR領域的發展也是有很大好處的,一是進一步聚集了優勢的技術人才和資源,有助於行業技術的進一步提升,而是優秀頭部企業的成長,有助於國內VR企業和全球VR巨頭在競爭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金色財經:VR和AR行業經常被人統稱為ARVR行業,或者拿兩者進行比較,說明AR和VR行業相似度較高。目前似乎VR行業發展速度要高於AR行業,您的觀察是怎樣的? VR行業的發展,對AR行業有借鑒意義嗎?
李強:我認為AR產品和VR產品都是新型的近眼顯示平台,作為空間計算平台他們都是下一代通用計算平台的載體,而且兩者的產業鏈、產品形態、產品結構、基礎技術都有很多相似點,因此把AR VR作為一個大行業看,或者作為兩個單獨的行業看,都有合理性。
同時,VR和AR產品平台,都遵循以下發展路徑:基礎元器件(包含光學、芯片、傳感器)、整機平台、操作系統、內容或生產力工具、內容製造、生態整合等,在這個過程中VR行業發展速度領先一步,因此VR行業的發展路徑對AR行業有很大借鑒意義。
AR行業和VR行業幾乎都是同時起步的,都是在2012到2013年這個時間段,為什麼VR行業發展速度快於AR行業,這點非常耐人尋味,也對後續AR行業的發展,其實有啟發意義。
我個人的一個觀察是,VR行業產品形態和技術發展方向趨同,而AR行業產品形態和技術發展方向更發散,這是導致二者發展速度差異的根本原因。
VR產品先是做0DOF觀影,非常初級,那時候只是能通過VR頭顯看到畫面,然後是做3DOF,光學是菲涅爾透鏡,然後現在所有現存的VR品牌幾乎都是XR2平台+pancake光學+頭手6DOF,產品的技術棧和技術標準非常統一,產品相似度很大。這就導致,大企業更容易下場取得優勢,利用自己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資源優勢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並建立壁壘,因此VR行業發展更快也聚集度更高。
而AR產品正好想反,常用的基礎的AR光學方案有8種,產品形態3種,產品架構3種,8乘3乘3就是72種,再加上有無攝像頭,有幾個攝像頭,有無其他功能性sensor,這樣的組合是非常多樣化的,因此導致AR市場也非常分散,更適合創新能力強、反應速度快、決策和流程更敏捷的初創型技術公司,而對大企業相對不友好,這樣就導致一是AR行業從從業主體角度看更繁榮,二是由於技術、資源、人才的分散,導致AR行業整體發展速度會比VR行業慢,但AR作為日常可穿戴設備,可以便攜帶著出門,從這個角度看,它的行業天花板可能更高。
還有一點,AR行業和VR行業的發展路徑非常像,都是先經歷解決基礎元器件性能問題,比如芯片的小型化和低功耗、光學的FOV、清晰度、亮度、對比度提升,基數元器件性能問題解決後,都會經歷產品小型化及人機體驗提升的漫長迭代過程,然後從0DOF到3DOF到6DOF的空間計算過程,以及對應的交互問題的解決,包括交互界面也就是launcher、交互技術路徑比如:按鍵旋鈕觸控板、外置手柄或者戒指、手勢識別、語音控制、眼動追踪等,再之後就是就是操作系統和內容生產工具的完善、個人和企業去製造大量內容,最後就是整個生態的完善,到這個階段整個AR VR行業就算是比較成熟的階段了,頭部的元器件企業、包括光學廠、芯片廠,中游的AR VR的整機廠包括品牌方和OEM/OEM廠,以及下游的軟件及內容生產方,都將在各自領域孕育萬億級的市場,以及產生百億市值或者千億市值的頭部企業。
金色財經:能詳細介紹一下目前返景星達的幾個AR產品方向嗎?
李強:我們目前主要的幾個業務板塊包括:AR VR的ODM業務以及後續的OEM業務,還有一個單獨的板塊AR醫療。
我們目前的業務形態是做B端業務,不直接面對C端消費者,3個產品線方向:一個是無線分體式AR眼鏡,一個是birdbath觀影方案,一個是小體積的AR一體機眼鏡。具體業務場景就非常多了,無法一一列舉,比如在醫療領域,我們開發了一款無線分體式AR醫療頭環,用於齒科,大夫在給患者種牙時,帶著我們的AR頭環,不僅能看到患者真實的口腔,還能實時查看對應的醫療掃描影像,這無疑大大提升了診斷的效率。
金色財經:國內和國外的技術發展水平對比是怎樣的?
李強:全球的頭部AR VR企業,水平是最高的,比如APPLE或者META,把這兩個頭部企業去掉,國內和海外的AR VR硬件領域的技術水平其實是差不多的。
甚至在一些方向,比如工藝的成熟度,創新性等方面,國內的創業公司比海外同行有優勢。再者,中國的電子消費發達,我們實際上是可以和手機共享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在觸達消費者這一個環節來說,我們更有先發優勢。
金色財經:去年Pico銷量近100萬台,VR是否已經進入到全面的推廣階段了?目前面向市場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瓶頸呢?
李強:VR其實算是進入大規模推廣階段了,現在全球已經突破千萬台了,國內也突破100萬台了。當然,發展中也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優質內容偏少,以及內容開發這獲利不多導致優質開發者在AR VR領域投入不足等問題。但這些問題隨著時間的發展,隨著行業成熟的的提高,都會逐漸解決。
金色財經:行業內做內容的公司他們的現狀如何?
李強:目前AR行業整體還是需要進一步發展,目前是行業爆發的拐點前夜,只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行業終將迎來爆發。具體來看,目前B端業務比較穩健,是穩中向好的一個趨勢,C端業務目前的市場佔比還比較低,但未來爆發性更強,發展潛力更大。
金色財經:具體到AR來說,您認為他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李強:B端和C端的發展方向是不一樣的。 B端肯定會向著場景越來越專業,配置越來越靈活這個角度做。而C端應該先用簡單的功能去實現小型化的發展。在C端的發展上,一直有兩條路,做加法和做減法,做減法是把眼鏡當做平台做,然後不斷減重和做小型化,蘋果走的正是這一條從重往輕的做減法的道路。做加法是至產品開發先保證產品小巧輕便外觀好看佩戴舒適,然後一點點去加功能,後一種方向,我個人比較看好的方向。
金色財經:我看到一些AR眼鏡的功能,比如戴上這個眼鏡的人可以看到現實中的一些物體,該眼鏡會告訴使用者該物品是什麼,以及還有查找物品的功能,比如可以幫你找到你的手機,您怎麼看這樣的功能?
李強:這算是對手機的部分功能的一種提升。目前,用戶確實會去手機上搜索一些並不認識的植物之類的,但是這就有一個需要拍照上傳的過程。而使用AR眼鏡集幫用戶省略了這一過程。
但我覺得應該把這個鏈條延長,比如眼鏡能幫你識別出穿在別人身上的一件你中意的衣服,並直接幫用戶在購物網站上搜索出購買鏈接。
再比如你去國外旅行,戴上眼睛就可以直接幫你翻譯路邊的招牌。這也是對於手機翻譯功能的一種提升。
上面我們聊到的這些功能,雖然手機都可以實現的,但是戴眼鏡肯定要比用手機方便,效率也更高,這也是AR眼鏡發展的潛在空間。
金色財經:AR何時可以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
李強:我想到了馬雲做支付寶的故事。最早的時候,阿里的早期團隊做支付寶原型,馬雲當時就問他的團隊:“我以後是不是可以出門不帶鑰匙,不帶錢包,直接一部手機就出門了?“現在他當時設想的那個未來早已實現。
我覺得AR技術真正走入人們生活時,肯定是人們可以直接戴眼鏡出門,開門、打車、乘地鐵、支付、網上購物、和他人通訊這些都是眼鏡可以解決的。到了這一步,AR就完全融入人們生活了。
這一天可能會很快,技術已經到了成熟的邊緣了,但是不知道哪天是誰去踹一腳把這個門踹開。而我們作為從業者不能去等,不能等著別人去把這個門踹開,我們也要做這個踹門者。